三件画作跨越百年 绘下厦门古城风貌
三件画作跨越百年 绘下厦门古城风貌
其中两幅为外国人所绘,成为中西文化在厦交融的见证
厦门城遗址位于新华路43号附近,如今仍保存一段北面城墙。(记者 郭睿 摄)
第1件
创作于1836年
清代官员及其弟子创作画册《闽南纪胜十二景》,其中画有厦门城墙和城门,被厦门专家拍下并转交市博物馆
《闽南纪胜十二景》之《厦门筹警》(图为局部)画有厦门城一座城门。 (龚洁供图)
第2件
创作于1843年
一位厦门年轻人从英国古董店淘来这幅铜版画,画上古城形制和城外风景清晰可见
从这幅来自英国的铜版画上,能看出厦门古城是圆形的。 (卢志明供图)
第3件
创作于1927年
在鼓浪屿长大的美国画家,画下古城的一座牌坊,由其后人转交厦门
美国画家霍勒斯·戴的《厦门城的门》,其实画的是牌坊。 (卢志明供图)
厦门日报讯(记者 郭睿)日前,记者来到新华路一带,拐进厦门市公安局背后小道,一直向前走,只见树叶掩映下有一段古城墙,旁边石碑上刻着“厦门城遗址”字样。如今,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的厦门城仍保存一小段城墙,但其城门和城里城外的景象曾在多年前入诗入画,甚至被外国人描绘下来,漂洋过海,留下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证据,成为现代人了解厦门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清代官员作品
曾亮相《国宝档案》的“厦门城门”
厦门城的城门,曾出现在厦门市博物馆一件上过央视《国宝档案》的藏品中。这件文物就是清代《闽南纪胜十二景》。
2009年3月的一天,厦门市政协特约文史顾问、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龚洁收到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寄来的春拍图册,他第一次从中看到了《闽南纪胜十二景》。“我看到图册的时候,时间已经离正式拍卖很近了。这时如果通知厦门市博物馆申请参拍,流程上会来不及。”龚洁决定拿出退休金,请在北京的朋友帮忙拍下并寄到厦门,以成交原价转交给了厦门市博物馆。据说,其间曾有外地藏家想从龚洁手中高价买走这件文物。
《闽南纪胜十二景》是清代福建兴泉永道周凯及其弟子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创作的12幅水墨工笔设色册页,表现他出任兴泉永道和台湾道期间有关厦门和台湾的史事。“周凯在厦门时主持重修了玉屏书院,1836年中秋节正好是书院重修落成的日子,周凯就在书院里,把他学生创作的12幅画进行修改、定名,统一盖印,正式定稿。”龚洁告诉记者,此后不久,周凯就去了台湾,1839年去世,这件作品从台湾流到日本,回流到北京嘉德拍卖行前,已经在日本经历了两次拍卖。
这12幅画中,有两幅画有清代厦门城的门:在《厦门筹警》中,城门就是画作的前景,水墨山石间,城门的宏伟气势扑面而来;《玉屏夜宴》则描绘了玉屏书院的景色,还留下厦门城一处城门、一段城墙的身影。
市政协特约文史研究员、本报退休编辑卢志明告诉记者,周凯是清代官员,也是颇具国际视野的史学家,道光年间的《厦门志》就是由他主持撰写的。“他编撰的《厦门志》,有三卷非常有特色,分别是海防、船政、台运,把厦门放在对台、对外交流的位置去研究。”卢志明说,“书中还提到厦门和多个国家的交往,让我们看到早期厦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繁荣景象。”
来厦外国画家作品
从英国淘来的“厦门城外风景”
除了中国官员,外国画家笔下也曾留下厦门城的身影。
2014年,一位出差到英国的厦门年轻人在逛古董店时偶遇一幅和厦门城有关的画。“这位年轻人姓曾,很有文化保护意识,当即把这张画买下来,送给他在厦门的外公,知名文史研究者方友义先生。”卢志明告诉记者。
这幅现身英国的铜版画,所署日期为1843年。它用色很美,层峦叠翠,闽南红砖建筑鳞次栉比。虽然从这幅画上不能清晰地看到厦门城的门,但却能看出历史上厦门城的圆形形制。
在卢志明看来,这幅铜版画的价值,还在于用大量篇幅描绘了城外景象。他推测,该画创作者应与访华使团有关——作为港口城市的厦门,历史上常有外国使团带着画家来采风。有趣的是,这张使团画家笔下的厦门城,随使团漂洋过海到了英国,又在多年后找到回厦门的路。
在鼓浪屿出生的美国画家作品
精细描绘古城内牌坊
2010年,一位名叫塔尔的美国人,委托厦门大学教授潘维廉向厦门媒体转交了一批画作和照片。这些画的作者是塔尔的父亲霍勒斯·戴,一位美国画家。
卢志明告诉记者,1909年霍勒斯·戴出生在鼓浪屿,自小就喜欢画画。他18岁离开厦门前往纽约求学,离厦前画了一批反映闽南风土人情的作品,其中一张用英文标注着“厦门城的门”,创作于1927年。
尽管创作时间距今已近百年,现在看来,还能清晰地感受到霍勒斯·戴画作的神韵。他大胆使用高饱和度的色彩,描绘了闽南人熟悉的街景。“虽然画家标注了‘厦门城的门’,但画里并非真正的城门。”卢志明说,霍勒斯·戴误把古城内的一座牌坊当作了城门。“虽然不是城门,但这幅画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厦门城的新视角。”卢志明说,回到美国的霍勒斯·戴,后来成了真正的画家,他的作品里有厦门、有鼓浪屿留下的特殊印记,呈现出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独特风格。
【名词解释】
厦门城
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为了加强海防,明政府在嘉禾屿设置永宁卫中左守御千户所,也就是厦门城。最初,厦门城周长仅425丈(1丈约合3.3米)。此后经过数次扩建,到了清康熙年间,福建水师提督施琅重建厦门城,扩大城周长为600丈。历史上的厦门城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依次为启明门(东)、怀音门(西)、洽德门(南)、潢枢门(北),均建有城楼。据厦门市文物管理委员会1994年所立的《重修厦门城墙碑记》,1919年因市政建设拆除厦门城,仅存北面城墙一段,1961年由厦门市人民委员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年初,为纪念建城600周年,修复城墙64米。
- 厦门市小学和初中本学期取消期末市区质检(2020-05-28 10:16:27)
- 厦门湖滨北路、吕岭路沿线进行道路提升改造(2020-05-28 10:13:23)
- IC卡道路运输证发放量福建居首 厦门率先实现自助制卡(2020-05-27 16:18:04)
- 厦门地铁“一日票”来了 最多可乘坐8次售价12元(2020-05-27 10:03:16)
- 厦门:争做文明市民 共创文明家园(2020-05-27 09:14:57)
- 厦门新增确诊病例1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例(2020-05-26 10:19:29)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