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经济运行保持良好态势:稳中有进 创新引领 改革争先
岁末盘点福建经济运行情况,“稳”是最热的关键词。
增速稳!在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复杂局面下,前三季度,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595.01亿元,同比增长8.0%,增幅居全国前列。值得一提的是,福建GDP的季度间波动没有超过0.1个百分点。
工业稳!作为衡量实体经济的重要指标,福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前10个月同比增长8.8%,高于全国平均3.2个百分点,居全国各省市第2位、东部10省市第1位,其中10月当月增长8.7%。
外贸稳!1—10月,承压前行的福建外贸实现进出口10823.9亿元,同比增长5.4%,增幅高于全国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8.7%,增幅居全国前六大出口省市第1位;进口增幅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规模跃居全国第7位。
……
一系列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省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应对快,举措实——
经济运行凸显稳增长
省委书记于伟国指出,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决贯彻中央“六稳”部署要求,进一步扩总量、优结构、增效益,大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巩固“稳”的基础,增强“进”的动力。
福建如何实现“稳”字当头?投资、出口、消费这“三驾马车”的平稳运行是关键。
稳投资,稳增长的“压舱之石”“驾辕之马”。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宁德又抱上一个“金娃娃”。上汽集团宁德基地项目竣工投产,一期项目年产能24万辆,首批30家配套供应商同步建成并投产,到2020年将实现千亿产值。
重大项目是稳投资的重要抓手,是稳增长、增后劲的重要支撑。今年以来,我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和产业链水平,坚持做大总量与提升质量并重、做优增量与盘活存量并举,让经济增长有速度有质量。
围绕重大项目攻坚,各地千方百计扩总量、优结构、增效益,谋划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增资一批,重大项目成为稳投资的生力军。
莆田涵江手机模组生产线、闽清东桥国际山地自行车比赛赛道、京东(仙游)数字经济产业园、宁德时代(霞浦)一汽动力电池、福州中电科轨道交通运营中心、厦门中航锂电新型动力锂电池生产线……这些规模大、质量优的大项目,让稳投资基础更夯实。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省各地集中开工497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超2509亿元。
当前,数字经济正成为稳增长的战略制高点。借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东风,全省共对接数字经济项目587个,总投资4500亿元。其中,签约落地项目308个,总投资超过2500亿元。福建省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库目前已入库项目1688个,总投资1.32万亿元。
我省还充分发挥政府专项债的作用,促进有效投资。
2019年,中央核定我省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1009亿元,这些资金集中用于包括土储、棚改、收费公路,以及乡村振兴、生态环保、民生保障、产业集群、市政发展、医疗卫生、水利建设、教育文化等领域。民生改善,抹亮发展“暖”的底色。
外贸出口,迎难而上,逆势前行。
地处泉州的凯鹰电源电器有限公司原来出口产品大多销往美国,由于美国加征关税,今年对美出口大幅下降。然而前三季度企业出口仍捷报频传。秘诀就在自身——加大创新投入,让电池充电速度更快、平均寿命提高20%;升级技术标准,满足了个性化定制需求。欧洲和东盟市场,迅速成为这家企业开辟的新增长点。
去年以来,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加剧,全球贸易持续承压。面对风险与挑战,福建迅速出招,密集出台稳定和促进外经贸发展36条措施、9条补充措施和16条加力加码措施,着力培育经营主体、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加强品牌建设、支持参加优质境外展、提升贸易便利化等,推动出口这驾“马车”逆势前行。
抓指标落实,更抓长远发展。福建从稳规模、提质量、强创新、建平台等方面出台增强外贸发展后劲实施方案。随之启动的“助力万企成长”工程,着力夯实产业基础、培育壮大外贸经营主体。
同时,建立重点企业跟踪服务机制,完善全省外贸运行监测系统;加大信保等金融支持,切实降低外经贸企业成本;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增至18个,数量位居全国第五;国际贸易单一窗口3.0版,新上线七大贸易便利化系统……这些,都让福建稳外贸底气更足。
尽管对美贸易下滑,但目前福建对东盟、欧盟等传统市场保持良好增势,新兴市场开拓有力。前10个月,福建对非洲、拉丁美洲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分别同比增长21.4%、17.7%和12.7%。
扩张消费需求,消费对稳增长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受重视。
12月12日,首届福建商圈(步行街)博览会暨消费品采购会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点燃了年末消费的热情。
今年以来,围绕扩内需促消费,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密集发力。9月初,我省出台15项措施,进一步增进消费增长。
一方面,在扩增量上着力,以新亮点促新需求。我省推进步行街提升,引导商圈发展新业态和首店经济,“新体育”消费等新兴消费领域方兴未艾。“一二三三”国际供应链管理平台项目揭牌运作,为省内外企业“买全球、卖全球”提供一站式全链条服务。厦门举办中秋旅游嘉年华,深挖晚10点后的消费潜力,成功带动了人气、商气和财气。
另一方面,在补短板上着力,以大力度辟大渠道。通过完善现代化冷链物流体系,支持改造城乡菜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推动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发展等行动,让群众消费的便利性大大提升。
前10个月,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19.90亿元,同比增长10.6%,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且呈现出城乡市场共同发展、商品零售和餐饮收入齐头并进的稳健格局。
调结构,增动能——
经济创新力稳步提升
经济运行实现稳中有进,重在“稳”,贵在“进”。进的内在动力,在于创新。
以创新的视角观察福建经济,可明显感知其中的生机。
厦门大学石墨烯工程及产业研究院,诺奖得主诺沃肖洛夫团队等一批引进高层次人才埋头攻克颠覆性技术,已形成40项可产业化成果,石墨烯产业技术高地呼之欲出。
福州马尾科技园区,上润精密仪器承担的省科技重大专项取得重大突破,管阀件研究应用打破国外垄断,形成民族自主品牌。
……
省长唐登杰强调,要始终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搭建更多创新平台,吸引更多创新人才,应用更多创新成果,提升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创新,驱动福建主导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传统产业升级改造。
今年以来,我省新技术、新业态孕育成长,新动能不断壮大,促进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来自省工信厅的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978.17亿元,同比增长8.1%,高于全国整整10个百分点。
我省经济因“新”而变,变的背后是创新创业创造环境的持续优化。
一方面,以政策导向,强化创新激励、鼓励企业创新,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比如,我省大力实施的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分段补助政策,在享受已有研发经费分段补助政策基础上,按研发经费内部支出超出上一年度的增量部分,增加创新绩效激励,可谓“四两拨千斤”。
数据显示,2019年已下达福建省企业研发经费分段补助预补助省级承担资金3亿元。全省已核定分段补助企业1242家、预补助企业394家,省市县三级补助金额8.11亿元,撬动企业增加研发投入185亿元。
又如,我省充分发挥2亿元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作用,开展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试点。截至2019年11月,科技等部门已与建行、人保等9家金融机构开展“科技贷”业务合作,累计投放贷款金额23.6亿元,服务科技型企业318家。
这一系列政策如今迎来“收获期”。来自科技部门的数据显示,今年,全省有1687家企业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523家企业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企业,预计全年可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0家以上,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另一方面,汇聚创新资源、凝聚创新力量,打造的各类科技创新平台,激活了创新资源,成为技术转移、技术研发、资源共享、孵化企业等的重要载体。
正在加快建设的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自贸试验区、保税区联动发展,成为区域创新的强引擎。从自创区探索出的厦门“互联网+技术转移”新模式和泉州银行“无间贷”等部分政策措施在全国推广。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福厦泉高新区创造了全省国家高新区64.4%的工业总产值。
今年,我省还全面启动了省创新实验室建设,对标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创建标准,在福州、厦门、泉州、宁德成立4家首批省创新实验室。同时,持续推进“国字号”研发机构落地建设,10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启动建设。
厦门市“中国福建能源材料科学与技术实验室”以用为导向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已与宁德时代、天马微、安踏等省内外30余家龙头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通过研发代工、技术入股、自主孵化等多种模式开展成果转移转化,已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石墨烯新材料、国产仪器装备等领域孵化创办了一批高技术企业。
目前,全省已评价命名新型研发机构102家,近三年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例达9.41%。
创新驱动,让福建经济在稳住基本盘的同时,快的动能不断积蓄,好的态势更加凸显。前三季度,全省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2%,增幅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4.4个百分点。截至目前,全省已培育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达22家,居全国第五位。全省数字经济规模超过1.4万亿元,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正加快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环境优,信心足——
实体经济激发内生活力
当前,福建经济之所以能稳中有进,还在于全省上下面对发展难题,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打破观念束缚、创新体制机制,持续推进各领域的改革,最大程度地释放市场活力。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经济,都呈现出蓬勃生机。
10月1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的群众游行队伍中,数字福建云计算中心(商务云)作为数字福建的重要元素亮相福建彩车,引发广泛关注。
省电子信息集团出资建设的数字福建云计算中心(商务云),是当之无愧的福建“最强大脑”,彰显了经济和科技实力的提升。这得益于近年来面对市场和企业内部多重发展压力,集团陆续启动的市场化人才引进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实施股权多元化等多项改革探索。
乘“混改”东风,省电子信息集团成为合力泰的第一大股东,从而赋予这家处于行业领军地位的民营企业更高的信用评级,更强的融资能力,也保障了集团自身在电子产业中综合布局的产业竞争力,提升市场反应速度与市场洞察力。
一年来,省属国企勇担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重任,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和股权多元化改革,建立市场化经营机制情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情况,实施创新驱动等方面不断着力,效益显著提升。截至11月底,全省非金融国有企业资产总额53240亿元,同比增长11.1%;实现营业收入13900亿元,同比增长6.6%。
民营经济占我省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二,是稳增长的重要支撑。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省民间投资同比增长9.2%,增幅比全部投资平均增幅高2.2个百分点。分析人士认为,民间投资信心提振,得益于“放管服”“减税降费”等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红利的释放。
一是减。实施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力度空前。1—9月,全省累计新增减税降费443.74亿元,其中新增减税408.58亿元,新增降费35.16亿元。特别是从今年起,我省实施最大力度的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降费政策,小微企业“六税两费”减征50%,前三季度小微企业新增减税57.06亿元。减税降费释放出的政策红利,正在转化为技术提升、产品创新、环保升级的新动力,企业发展的信心更强、实干的劲头更足。
二是简。深化“放管服”改革,市场准入进一步放宽,行政审批和许可事项持续削减。全省近90%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实现了“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网上可办率超过90%。全省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是全国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省份之一。涉企信息实现一口采集,31证合一,福州厦门泉州的企业开办时间已被压缩到3天以内。
三是增。增信增贷,力破民营企业“融资高山”。前三季度,我省信贷资金投放36731.73亿元,同比增长11.8%。其中,民营企业贷款6882.53亿元,同比增长9.46%。年初启动的“科技贷”,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提供风险补偿和增信支持,截至10月底,累计发放601笔、总金额24.98亿元,惠及311家企业。6月实施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政策,首次将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主的个人经营贷担保项目纳入支持范围,第三季度新增再担保金额23.6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35.62%。此外,我省还利用省技改基金解决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过程的融资难题,目前累计投放企业91家,金额100.52亿元,撬动制造业项目总投资超过774亿元。
一场场打通营商环境“点穴通脉”的提升行动,激发和释放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截至11月底,全省实有市场主体4373912户,同比增长16.86%;资金总额129899.16亿元,同比增长13.88%。其中,泉州市场主体突破百万,展现出“创业之都”活跃的创业生态和创业活力。
先行先试的精神因子,融入发展的时代底色,内化为八闽干部群众的不懈追求,让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不断释放,成为推动福建经济稳中有进的强劲动力。
- 首届福建商博会开幕 打造“闽货卖全球,全球买闽货”商贸对接平台(2019-12-12 17:18:52)
- 福建创新建立省技改基金 百亿基金撬动技改"热点"(2019-12-12 08:56:54)
- 政协第十二届福建省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将于明年1月10日在福州召开(2019-12-11 19:41:29)
-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成立创新创业学院 启用创咖空间(2019-12-11 18:08:59)
- 福建德化:淮山铺就致富路(2019-12-11 16:45:06)
- “我家门口那条路”福建展示周在晋安启动(2019-12-11 07:43:04)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