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先锋足印 | 郑贞良的抉择

2019-10-21 11:34:02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 张铁国 池远
  

  福州新闻网10月21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张铁国/文 池远/摄)“十一”前夕,市委主要领导来到郑贞良家里看望慰问,给他送上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对他24年如一日坚守环卫岗位,用辛勤汗水换来城市洁净的行为给予高度肯定。近日,郑贞良的事迹编入福州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特色辅导教材。

先锋足印 | 郑贞良的抉择

  被垃圾熏吐了3天

  现年49岁的郑贞良是福州市红庙岭垃圾综合处理场重型特种机械操作手,每天在垃圾山中周而复始地驾驶着特种车辆处理垃圾。24年来,面对恶臭的工作环境,他本来有多次选择调整岗位或离开的机会,但他始终坚守初心,如一颗钢钉扎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

  1995年下半年,由于我市建设红庙岭垃圾处理场,郑贞良所在的晋安区红庙岭村村民集体转制到该场站上班。因有驾驶重型机械的基础,当场站负责人问郑贞良想从事什么工作时,他选择了驾驶重型车辆。

  “那个年代能够开着这么大的家伙,算是有技术、有本事的人,在村里挺威风的!”说起这份工作,郑贞良从心底里感到自豪。

  开着重型特种机械从事垃圾填埋工作的新鲜感,让他觉得远比种地轻松得多。然而,两天后,垃圾的恶臭却给了他当头一棒。

  特种机械开了两天,车辆宽厚的履带就被垃圾塞满,无法前行。于是,郑贞良下车清理。

  “在车子里开车还不觉得垃圾的味道那么臭,但车子履带上积累下来的垃圾两天后开始发酵。山上的风吹过来,那个味道你不知道有多臭,我拿着铁耙刚一耙,就被熏得当场吐了。”郑贞良回忆,连续3天清理履带,他连吐了3天。

  郑贞良觉得,岗位是自己选择的,他不想反悔,也不能因为遇到一点点困难就打退堂鼓。“没想到吐几次下来,我习惯了,不管多臭,再也不怕了!”郑贞良笑着说。

  就这样,郑贞良铆在这个岗位上,克服常人难以忍受的恶臭,一干就是多年。

  “不能有了荣誉就歇一歇了”

  2008年之前,我市未建垃圾焚烧厂,此前红庙岭垃圾综合处理场的垃圾填埋量每天达三四千吨,郑贞良常常往车上一坐就是10多个小时,除了吃饭和上洗手间,其余时间都在车上,从刚卸下的垃圾点将垃圾铲起,驾车将其填入一旁的填埋处。由于工作兢兢业业,吃苦耐劳,郑贞良先后被评为省劳模,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你现在已经干了这么多年了,荣誉也有了,正好有一个过磅的工人要退休,你可以向领导提一提,换换岗位!”2007年上半年的一天,一位要好的同事见他腰部常常酸痛,于是好心地劝他。

  面对同事的善意,郑贞良开始有些心动。连续几天晚上回到家里,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不行!不能就这样放弃!郑贞良思来想去,还是没有向领导提及此事。“我不能因为组织上给了我这么多荣誉,就可以歇一歇了。我是一名劳模,哪能开这个口!”

  2010年7月,因工作表现出色,郑贞良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对工作要求标准更高了。

  2017年下半年,刚刚当选上中共十九大代表的郑贞良,因长期坐在驾驶室内,腰部右下方疼痛难忍,“连上车都要爬上去,下来也是滑下来”。

  因工作任务重,去医院诊断后没有及时休息,康复效果不明显。这时,场站领导决定给他安排一个生产科副科长的职务,让他不再从事机械操作,可以较好地恢复身体。然而,郑贞良并不“领情”。他多方求医,经过一位老中医的精心诊断,他的身体康复了,他再次登上了车辆。

  “这之前的几次选择,都是我自己的决定,但现在我没得选择了!”采访结束时,郑贞良告诉记者,当前,我市正加快建设红庙岭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园区将打造成污染物“近零排放”的森林式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也就是说,到明年,福州市将率先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目标。

  “从1995年建垃圾处理场,我铲起的第一铲垃圾,到明年零填埋后我‘下岗’,可以说有始有终。能亲眼见证福州垃圾处理生态化,‘下岗’也值了!”郑贞良对这个岗位虽然有些不舍,但内心更多的是欣喜。

【责任编辑:李琳珊】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