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70年“海峡记事”:从对峙前线到交流前沿
新华社福州9月27日电 题:从两岸对峙前线到台胞登陆第一家园——福建70年“海峡记事”
新华社记者 李慧颖 宓盈婷
七十载岁月如流、沧桑巨变。从两岸对峙前线到台胞登陆第一家园,与台湾一水相隔的福建,见证和参与了海峡两岸从隔绝到破冰、从交流到融合的历史。作为两岸交流往来重要且特殊的纽带,福建正深度融入两岸融合发展的时代潮流,在两岸走近走亲、携手圆梦、实现统一的历史进程中继续发挥独特的作用。
从对峙前线到交流前沿
1958年的一个深夜,“轰”!从金门打过来的一发炮弹在厦门何厝香山上的一座碉堡旁炸开。碉堡内,时任“福建前线广播电台”播音员的陈菲菲正在整理录音带。
“炮弹落在窗户下面,幸好有2公分的钢板挡着。”逾一甲子后,耄耋之年的陈菲菲回忆说。
上世纪40年代末,国民党军退据台澎金马,海峡两岸形成隔海对峙局面,厦门、金门成为最前线。
1953年,5个大喇叭有线广播站在厦门何厝、白石等靠近金门列岛的海岸突出部设立。很快,台湾方面也在马山、大担等地设立5个对大陆广播站,隔空唱起“对台戏”。“当时前线只有两种声音——炮声和广播声。”陈菲菲说。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示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两岸关系开始走向缓和,厦、金之间打了几十年的炮战也停止了。
“1991年4月,我们停止广播喊话。他们也慢慢减少广播时间,开始放些歌曲,后来也停播了。”陈菲菲说。
如今,陈菲菲曾工作过的何厝、白石一带海滨,不远处是厦门会展中心。每年初夏,这里会迎来两岸最盛大的民间交流活动——海峡论坛,近万名台胞跨海而来,通过一系列交流活动,实现“你来我往”,寻求“心灵契合”。
海峡对望,鼓浪如歌。昔日的战地举办两岸民间交流“嘉年华”,成为两岸走近走亲、融合发展最生动的注脚。
从打破隔绝往来,到实现全面“三通”,再到推动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行业标准共通,福建在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靠前先行,如今正努力为推动两岸融合发展作出示范,积极打造两岸往来最便捷、合作最紧密的台胞登陆第一家园。
经贸合作创造台商传奇
1993年初春,台商李瑞河来到祖籍地漳州漳浦谒祖探亲。从福州开车到漳浦,颠簸难行,一坐十几个小时,他回忆当时的情形:“大家坐到受不了,全都吐了。”
但一踏上故土,似曾相识的亲切感油然而生。土亲人亲,风景独好,曾在台湾经营茶庄的李瑞河决定在漳浦创业。当年9月,投资100万美元的天福茶庄成立。
26年过去,天福茶庄已发展为上市企业天福集团,是大陆第一大台资农业企业,也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大陆拥有超过1000家直销连锁店。
李瑞河虽已年过八旬,仍时常往来两岸,回到漳浦就住在茶园。“我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大陆是圆梦的地方。”他对记者说,“我很幸运地赶上了大陆改革开放的时代,没有这个时代就没有我个人的成就。 ”
李瑞河的经历是千千万万台商在闽创业的缩影。1980年首家落户福建省的台资企业诏正水产联合公司在漳州挂牌,时光荏苒,今天台湾已是福建第二大投资来源地、第三大进口来源地和第四大贸易伙伴。
台湾“百大企业”半数以上在闽投资,福建自贸区率先对台开放了金融、增值电信、医疗、旅游、人力资源、电子商务等50多个领域,闽台产业合作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
- 国台办回应热点 强调两岸关系向前发展无法阻挡(2019-09-26 09:42:19)
- 国台办:两岸经贸交流活动亮点纷呈 欢迎台湾同胞参与(2019-09-25 11:06:38)
- 两岸茶人共聚《中华茶器具通鉴》新书发表会(2019-09-20 09:01:48)
- 2019浙江台湾周开幕 共享两岸发展机遇(2019-09-20 08:59:42)
- 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示范区(2019-09-17 09:40:39)
- 国台办:两岸同胞要交流合作的主流民意任何势力都阻挡不了(2019-09-11 11:29:16)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