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研学”,共谋未来
厦门集美区多措并举打造大陆最大对台研学基地
每年夏天,来自台湾的青少年都会跨越海峡,与大陆的青少年相聚厦门集美,在旅行体验中,完成一次次收益颇丰的探究性学习。
两岸一家亲,未来在青年。研学,成为集美区深化两岸融合的一项有益探索。厦门(集美)对台研学旅行基地是全省首批对台交流基地,也是全国首个对台研学基地,今年海峡论坛正式发布的《厦门市关于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若干措施》中,明确提出要“持续提升厦门(集美)研学基地,吸引更多台湾青少年来厦开展研学交流,打造大陆最大的对台研学旅行基地”。
7月3日,集美区召开区委常委会会议,会上强调,要按照省、市提出的要求,通过优化整合集美作为对台交流前沿以及文教区、旅游区等各方面资源优势,进一步提升集美区对台研学旅行等涉台活动品牌影响力,积极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加快从“大陆首个”到“大陆最大”对台研学基地的打造。
先行先试
“研学”品牌特色鲜明
伴随着海峡论坛开展的第三届两岸青少年研学营,在今年6月如约而至。255名台湾青少年与集美学生一齐行走集美,共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找寻两岸同根同源的情感连接,度过了四天三夜研学之旅。
来自台北的家长陈珮怡带着10岁的孩子第三次来厦门。在她看来,青少年之间的友谊最简单、最纯真,两岸可以从小朋友开始相互交流,加深两岸之间的感情。
数据显示,在往年的基础上,今年集美区的研学总人数比去年增长60%,还增加了高中职考察体验群体和偏乡青少年群体。“总的来说,今年两岸研学体验营的参与人数更多,人群类型更丰富,研学时间更长,营队的特色更加鲜明,两岸互动性也更高。”集美区台港澳办主任陈贤玲介绍。
发展对台研学,集美区不仅起步早,步伐也快。自2017年率先开展研学旅行工作试点以来,集美区紧紧围绕中央对台工作大政方针,坚持“同等待遇,融合发展”,发挥百年学村旅游胜地和两个国家级台商投资区的优势,积极探索两岸青少年交流融合的新途径、新平台,三年来共吸引近5000名台湾青少年及家长来集美研学旅行,有力促进了两岸青少年的情感融合、心灵契合。
硬件提升
研学格局不断扩大
去年12月3日,斥资5000多万元兴建的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的对台研学基地总部大楼启用,可同时为近500名青少年提供研学住宿及课程学习。
以研学总部大楼为“大本营”,串联起嘉庚公园、厦门园博苑、灵玲马戏、诚毅科探、厦门老院子、兑山艺术区等文化旅游景区,一个全新的“研学旅行泛营地化”的集美研学模式开始兴起。
不久的将来,集美对台研学旅行基地又将“扩容”。位于灌口镇田头村的集美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目前正在加快建设,该研学营地总建筑面积超过4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2400人开展研学,预计2021年竣工。届时,集美研学格局将进一步升级,形成“1+1+N”(即1个研学总部+1个研学大营地+N个研学单元)的新模式。
软件优化
政策服务持续跟进
打造“大陆最大的对台研学旅行基地”,不仅硬件载体要“最大”,服务也得“最优”。为此,集美区从完善政策、优化服务方面都做了详细的计划。
继去年率先出台大陆首个区级对台研学优惠政策,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开展闽台研学旅行的两岸旅行社、研学旅行机构以及院校、基地(景区、景点)等进行奖励后,今年,集美区将根据《厦门市关于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若干措施》要求,进一步升级政策,整合完善研学旅行、实习实训、创业就业等优惠政策。
接下来,集美区将建立研学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统筹协调相关工作,并成立闽台研学导师培训认证中心、闽台研学课程研发中心、闽台研学单元认定中心等三大中心,深度对接两岸研学资源;利用大数据,集美将建立研学信息服务管理平台,提升研学服务水平;此外,集美还计划在区行政服务中心设立研学服务“专属窗口”,统一受理研学政策兑现,逐步实现线上申请“最多跑一趟”。
(田圆 林小芬)
- 千余台胞青年相聚“龙脉相传 青春中华”夏令营(2019-07-03 09:02:24)
- 福州日报小记者团开展福州古厝研学活动(2019-07-03 07:38:49)
- 马尾:童心向党 薪火相传(2019-07-03 07:32:17)
- 厦门3个单位入选省级研学基地 每两年进行一次考核(2019-07-02 10:27:16)
- 服务台胞台企 福建警方推新举措(2019-06-29 08:05:37)
- 福建出台服务台胞台企新举措 办居住证等更便利(2019-06-28 23:29:03)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