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转型发展 风鹏正举
开栏的话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正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掀起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带来从理念到实践的全新变化。
从今天起,本报推出“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专栏。记者深入一线调研采访,挖掘报道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因地制宜和从实际出发,蹄疾步稳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措施成效和经验做法。
4月的春风,吹绿了京城。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便如这浩荡的春风,带来春的消息。
2018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万亿元,增长6.6%,人均GDP达2.13万美元;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4万元/人左右;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11.2件。今年一季度,各项经济指标持续向好。这份增长,呈现在绿色发展的底色上。这一年,北京蓝天回归,绿水重现,城市森林增加,拥堵指数下降;这份增长,由创新发展的新动能催生,北京新经济增加值总量已超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1/3。
生态环境的强势逆转、经济实力的稳步增长、科技创新能力的显著提高,这三者同时呈现,国外观察家称其为超级大城市转型发展的“北京奇迹”。
北京是如何以滚石上山之力破解深层次矛盾、推进转型发展、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的?
“现阶段的北京,减量发展是特征,绿色发展是基础,创新发展是出路,而且是唯一出路。”北京市委书记蔡奇这样概括北京的发展思路。
创新发展:前沿产业再蓄力
中关村,被称为我国互联网的诞生地,记者再次来到这里,被迅速崛起的人工智能产业深深吸引。
“中关村前沿技术创新中心”,位于北四环海淀桥西北角,一批创新型企业平均年龄只有“3岁”,平均估值已超26亿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AI芯片、全球首个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架构指令集、颠覆性液态金属打印机、低成本自动驾驶技术……每一家企业单拎出来都是资本市场的宠儿,为这些高速成长的“小巨人”按下了快进键的,正是“人工智能”。
2018年,全国双创活动发布首张颠覆性创新榜单,前十位中,北京独占7席,其核心竞争力几乎都与人工智能相关。国际知名市场分析机构CBInsights2018全球AI百强榜单中,涉及的中国企业80%在中关村。海淀区区长戴彬彬说:“区内以硬科技为支撑的高成长企业估值合计14280亿元,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趋势明显。”
这种融合,使创新企业快速成长,也给原有的企业和产业带来革命性变革。小米2016年一度滑到谷底,2017年起死回生,售出了9400万台终端,重回世界第四;2018年售出1.18亿台,收入1749亿元,同比增长52.6%,实现利润86亿元,同比增长59.5%。其中一个秘密武器就是人工智能,董事长雷军表示,“小米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入远超大家想象”。百度的李彦宏,有一个外号,就叫“AI先生”。智慧物流创造了电商送货的“京东速度”,面向未来,京东集团副总裁周伯文表示,京东将通过算法研究院强大的技术研究能力,创造一些以前从来没有过的技术能力,“人工智能改变世界,我们改变人工智能”。
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亦庄,是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这里正全力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围绕“车、路、云、网、图”五大要素和“共性技术、增值服务”两大支柱,产业链协同创新已渐次展开。
“创新发展就是华山一条路,舍此别无他途。”在北京采访中,我们不断听到这句话,创新发展成为共识。
目前,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医药健康、智能装备、节能环保、新能源智能汽车、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以及科技服务业等十个产业作为发展重点,高精尖产业在北京全面布局。
在北京,更多的高精尖产业重点项目正在加快落地,如奔驰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改造、燕东八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中芯国际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京东方生命科技产业园等,这些项目的推进实施,有望培育出千亿级航母企业。而在怀柔科学城,中科院系统9个研究所已入驻,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承担悟空号、墨子号、慧眼等多颗重要科学卫星的地面中控指挥;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北京光源装置、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子午工程二期等大科学“重器”正集中建设。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北京思路清晰。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和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三城一区”,成为北京创新主平台,将从原始创新、大科学装置、协同创新再到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建立起“科—技—产—业”接力机制,创新要素深度融合。
创新发展,赋予北京新的增长动能。2018年,北京市金融、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优势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7%。
前不久,英国《自然》发布“2018科研城市自然指数”,在对全球500个城市的评价中,北京蝉联全球第一。创新发展,正成为引领北京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