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赏花灯猜灯谜乞龟 这些闽南传统习俗您知道吗?

2019-02-19 09:01:42  来源:厦门日报
  

  赏花灯、猜灯谜、乞龟、装瓯祭祖……

  这些闽南传统习俗您知道吗?

  厦门日报讯(记者 黄语晴)正月十五闹元宵,如今,厦门还保留着不少闹元宵的习俗——赏花灯、猜灯谜、乞龟、装瓯祭祖……所谓“闹”元宵,正是求个“热闹”。近日,记者采访了民俗专家,说一说厦门闹元宵的种种习俗。

  装瓯祭祖

  去年家中添丁的百姓,需用食物制作“丁瓯”,拿到祖祠祭祀,以表感恩

  在同安吕厝、西塘、官浔等地,如今还保留着“装瓯祭祖”的习俗。元宵节前,去年家中添丁的百姓需制作“丁瓯”,拿到祖祠祭祀,以表感恩,并向祖宗许愿,保佑家族平安。

  这“丁瓯”其实就是叠搭各类食品,以松叶、花朵等做点缀,形成小山式的贡品堆,高度在1米以上,寓意寿比南山。据原同安县文化局局长、民俗专家颜立水介绍,早期的“丁瓯”多以油饭作底,上铺肉片;后来进一步发展,改用稻草作底,插上猪肉串、鸭肉串、鸡肉串等熟食;到了今天,“丁瓯”的原材料更丰富了,猪、鸡、鸭都被完整地挂了上去。

  “每个人都希望自家的‘丁瓯’做得不俗。”颜立水说,如今“丁瓯”的装饰也不再只有简单的松草,霓虹灯、鞭炮、插花等造型设计不一,琳琅满目。元宵当日早上7点多,人们将“丁瓯”从自家抬出,送到祖祠祭祀,一直到晚上9点、10点再将其从祖祠挑回。

  刈香巡游

  人们抬着神像,以香炉在前引路,转巷巡游,寓意保社区平安

  集美区保留着沿袭800多年的元宵民俗——刈香巡游。正月十五一早,集美社的人们抬着“开闽王”、“扶国尊王”王审知、“进士祖”陈文瑞以及王审知夫人、王审知妹妹、黑面祖师等神像,以香炉在前头引路,转巷巡游,寓意保社区一方平安。

  据集美区政协文史顾问陈新杰介绍,这些神像将绕过集美社的10个角落,每到一个角落的祭拜点,都要停留半小时以上,供当地居民祭拜;每个祭拜点摆有贡品、设有大旗,而扛大旗的旗手必须是新婚青年;抬“开闽王”大轿的则必须是去年得子者。由于抬尊王能得福,大家都争着抬轿。

  整个刈香巡游过程一路锣鼓喧天,鞭炮声不绝于耳,直到下午5点多“开闽王”神像回到集美社陈氏大宗祠后才止。这正是地地道道的“闹”元宵。

  乞龟

  寺庙制作“龟粿”,人们前往寺庙祈福许愿,将“龟”乞回家中分食,第二年许愿得偿的人要带着“龟粿”还愿

  在翔安、海沧的不少寺庙还保留着“乞龟”的民俗。所谓“乞龟”,就是乞求神龟赐福。仪式以“龟粿”作为载体——起初寺庙制作“龟粿”,人们前往寺庙祈福许愿,将“龟”乞回家中分食,寓意“呷平安”;第二年,许愿得偿的人要带着“龟粿”来寺庙还愿,还的“龟”必须比上一年多。这“龟粿”有红色、白色、草绿色,是用糯米、红花米、鼠曲草等不同食材制成。正月十五当日,在寺庙中,几十或上百只小面龟齐齐摆放,场面壮观;有些寺庙或信众则会制作重达百斤的“龟王”。据闽南文化研究会理事、厦港民俗文化传习中心主任黄锡源介绍,龟寓意福气、长寿,在闽南话中,“龟”与“居”“拘”谐音,寓意“居财、居福”,即能守住财富和运气。

  赏花灯猜灯谜

  古代的元宵节游园会,每家每户都要在自家门口挂上花灯,并在花灯上题诗

  赏花灯、猜灯谜,这元宵的“游园会”也保留至今。据黄锡源介绍,古代的元宵节游园会,正是才子佳人认识彼此、展露才华的地方。早前,在这月圆之日,各家张灯结彩,每家每户都要在自家门口挂上花灯,并且要在花灯上题诗,所题诗句还须与自己从事的职业相关联;读花灯上的诗,便能了解一户人家。

  黄锡源说,过去花灯种类很多,例如走马灯、莲花灯、绣球灯、圆宫灯、“薄饼灯”等,还衍生出不少与元宵相关的俗语。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元宵节保留着花车巡游、舞龙舞狮的风俗,张灯结彩的花车、表演人群、舞动的龙与狮一路穿过厦禾路、思明南路等地,热闹非凡。

【责任编辑:伊宁倩】
相关新闻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