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彭坊村:一个客家古村落的文化觉醒
用文化赋能,古村落保护由“政府干,村民看”转变为“争着干,一起上”
一个客家古村落的文化觉醒
东南网1月2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刘必然 通讯员 陈天长)古村落是乡土文化的百科全书。彭坊村坐落在长汀县童坊镇北部山区,古街、古桥、山寨、古刹、古树点缀其间,闽江源之一的童坊河自南向北在村里穿流而过。
走进彭坊,踏上布满青苔的阡陌小道,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元代以来,南迁的客家祖先聚集于此。我们村是典型的枕山环水型客家村落。”村支书彭慕春说。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如何留住乡愁?近年来,彭坊村通过抢救性保护古建筑本体、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共同的价值观,唤起集体的文化觉醒,让古村落重焕生机。
催生文化自觉“幸亏当年没推倒老房子”
在古朴典雅的彭坊古街上,两侧木质结构楼房鳞次栉比,楼上住人、楼下开店的模式是当地一大特色。“彭坊村是古汀州通往四堡、宁化、清流的必经之地,自古商贸繁荣,人气鼎盛。我们通过重修古建筑,使古道、驿站、码头、街巷、民宅成为古村落历史沿革的见证。”彭慕春说。
“就在几年前,这些古建筑因为年久失修,残破杂乱。”彭慕春说,“2015年夏天的一场洪涝灾害,成了压垮古村落的最后一根稻草。”
修复工作被提上日程。童坊镇副镇长余长鑫说,镇里成立了古村落建设规划领导小组,争取到维修资金560万元,专门用于修复彭坊古街、彭氏宗祠等古建筑。
然而,工作推进并非一帆风顺。“房子虽破,但老人住惯了,不愿再动工;年轻人在外头赚到了钱,要推倒老房子盖新楼。”彭慕春回忆说,保护还是新建,村民们一度相持不下。
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成了关键一步。“我们提出产权、使用权归原主的原则,打消村民的后顾之忧,并承诺不搞大拆大建,尽可能不影响正常生活。”余长鑫说,“政府出资、群众受益”的理念终获支持。
如何完整地还原古村落的历史风貌?“我们委托龙岩市城乡规划设计院规划设计,大到整体风貌,小到窗户、门洞、檐口的样式,都要做到原汁原味,突出客家特色。”余长鑫表示,他们还从外地引进古建筑修复专家、采购建筑木料,“执行和规划一样重要”。
如今,彭坊村的古建筑已成为承载民俗的“露天博物馆”。2018年,彭坊村入选中国第五批传统古村落名录。
“确实不一样了,幸亏当年没推倒老房子!”在外地工作的年轻人彭辉曾经也是建新楼的力挺者,“乡愁回来了,我们也更爱回来了。”
“文化认同,让村民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保护。”彭慕春说,古村落保护已经制度化常态化,去年23名本村青壮年自发组建起“龙安应急救援队”,保护古建筑就是救援队一项重要工作。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