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家靠谱的第三方咋这么难 厦二手车检测亟待规范
厦门二手车第三方检测行业存在种种困境。记者 唐光峰 摄
检测师正在为一辆车做检测。记者 唐光峰 摄
厦门网讯(海西晨报记者 郭钦转 黄伊娜)同一辆二手车,由第一家检测机构给出的结果与后两家截然不同,消费者怀疑自己买到了事故车。10月23日,《海西晨报》刊发的一起关于二手车检测引发的纠纷案例,引起了市民的广泛关注,也反映出厦门二手车第三方检测行业存在的种种困境。
近年来,随着厦门市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攀升,二手车市场也得到了蓬勃发展。根据有关部门统计的一份最新数据,2018年1月—9月,厦门市二手机动车报牌量累计达72772辆,相比2017年同期增长了13.44%。
伴随着二手车行业的不断壮大,厦门的二手车检测行业也在近年迎来了快速发展。但晨报记者在近期的调查中发现,为解决二手车交易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而产生的第三方检测行业,其本身也未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现象1
既当“裁判”又当“选手”
通过网上查找关于二手车检测服务的信息,晨报记者可以轻易找到10个以上在厦门提供相关服务的相关品牌。
这些从事二手车检测业务的机构,有二手车交易市场方、电商、汽车经销商、二手车中介等汽车流通行业企业,甚至一些厦门本地的修车厂,仅持有某电商的一纸授权书就在开展二手车检测业务,只有极少数自称是独立第三方的车辆监测企业。
有业内人士介绍,无论是车辆交易企业还是修车厂,他们都很难摆脱“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嫌疑,“该行业的市场几乎没有准入标准,似乎下载一份检验报告模板,第二天就可以开始承揽相关业务了”。
据了解,对二手车鉴定机构资质,国家目前放宽了准入标准,在新的《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中,取消了原本商务部门对鉴定机构相关资质的审批要求,企业只需要申请相关的营业执照,自身具有一定条件就能开展业务。
而在实际的业务开展过程中,尽管有《二手车鉴定评估技术规范》规定了相关行业标准,但因为缺少监督管理方,以及各个机构技术方法不同、水平参差不齐等原因,让车主很难获得令多方都信服的第三方车辆检测报告。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