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黄田镇:“金翼之家”再现“芳华”
从高铁古田北站出发,驱车不到5分钟便来到青山环抱中的“金翼之家”。位于古田县黄田镇的这座“乡村故居博物馆”,规模庞大、木雕精美,极具我国南方富裕农家的建筑风格。
看那厅里古色古味的屋檐、雕刻精致的门窗还有古风古韵的农具、桌椅、器物,仿佛看到了当年“金翼之家”的兴旺,也感受到这座被外国读者誉为“东方神庙”的祥和。二楼图文并茂的“林耀华纪念馆”,带领人们走进林耀华的学术人生,走进《金翼》书中所描绘的闽江之畔。
闽江之畔的人类学大作
《金翼》,是人类学、社会学“两学泰斗”林耀华最突出的学术成就之一。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林耀华的英文著作《The Golden Wing》畅销于西方国家,受到学术界热捧。这部用文学体裁表现的人类学作品,以林耀华生活的凤亭村为原型,为西方世界讲述闽江中下游农村社会和城市发展的历程,呈现了一个关于“金翼之家”的动人故事,后被林耀华的学生和儿子联手翻译成汉语版本的《金翼》。
人们或许会疑惑,像《金翼》这样一部充满地方民俗色彩的著作,为什么却披着“洋外衣”诞生在异国他乡呢?其中自有缘由。
1910年,林耀华生于古田县的一个传统大家庭,1928年进入燕京大学攻读社会学本科、硕士,之后留校任教。1937年,赴美国哈佛大学攻读人类学博士学位,随后任职于哈佛大学。当时,祖国兵荒马乱,自己却羁留他乡,林耀华不由自主地回忆起故乡——那个系着乡愁的地方。他用英文流畅地记录远在闽江之滨的那些乡亲乡情乡俗,讲述自家风水豪宅“金翼之家”所发生的一桩桩寻常或离奇的故事,浓郁的“闽都”风情跃然纸上。就这样,一部英文版本、小说体裁的人类学著作《金翼》诞生了。
这部闪耀着社会学、民俗学、人类学光芒的“文学作品”,最早于1944年在纽约印行,1947年在伦敦正式出版,后又多次再版,畅销了大半个世纪。1949年,日本学者先后召集两次以《金翼》为中心、对中日两国进行比较社会学研究的座谈会。
银花朵朵开,古村展翅翔
随着《金翼》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提升,闽江之畔迎来了一拨又一拨的学者。一年夏天,林耀华先生的大弟子庄孔韶教授,兴冲冲地赶到古田,却惆怅地发现当年古田经济大动脉上的谷口镇即将因库区建设而不复存在,《金翼》书中黄东林的店铺所在地也将封存水底。不过,庄孔韶很快转忧为喜:“这些变化不正是当地社会发展和人类社会变迁的具体写照吗?”于是,他通过一次次的比照、推理和想象,渐渐还原出林耀华在《金翼》一书中描写的乡村景致。“金翼之家”、龙吐珠风水景观和当时的农活场景,构成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他眼前逐一铺开。
随后,他进村入户,发现凤亭村一带经济格局已然发生巨大的变化。正是银耳这朵“奇葩”,催开了古田经济的“花朵”,唤醒了“金翼之家”。而这里的民俗传统却犹如文化基因,深植在当地社会土壤之中。于是,庄孔韶一气呵成《金翼》的续篇——《银翅》。
1986年,《银翅》作品被拍成民俗纪录片《端午节》,入围了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玛格丽特·米德电影节。2017年,庄孔韶组织拍摄的纪录片《金翼山谷的冬至》在国际影视人类学电影节获奖,引发与会专家的极大兴趣。
正因为这样的文化积聚,给古田县林耀华故居“金翼之家”项目注入了原动力。近年来,全国20多所高校和闽台有关学术机构在“金翼之家”挂牌设立教育基地,“金翼之家”愈发蓬勃。
如今,来自全球的专家学者纷纷来到古田县凤亭村的“金翼之家”,他们把学术的“种子”,连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深深埋进闽江中游的这一方热土。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