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在全县大力推广茶叶合作社 成效显著
近年来,安溪在全县大力推广茶叶合作社,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全县茶叶专业合作社数量1095个,占全省茶叶类合作社数量的45%
大树底下好乘凉
东南网7月15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何金 通讯员 吴清远)
“市场风云变幻莫测,单打独斗、单干经营难以应对风险。加入茶叶合作社后,挂靠龙头企业的品牌进行生产和销售,去年,我的茶园收入增加三成。大树底下好乘凉!”近日,安溪感德镇庆芸茶叶专业合作社的社员茶农陈家义对记者说。
多年来,陈家义一直经营自己的20多亩茶园,自产自销。由于茶叶质量平平,卖价并不好,收入增长缓慢。去年年初,陈家义选择加入庆芸茶叶专业合作社。
记者从安溪县农茶局获悉,近年来,安溪在全县大力推广茶叶合作社,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全县茶叶专业合作社数量1095个,占全省茶叶类合作社数量的45%,注册资本约19.38亿元,年产值超18亿元。其中,国家级示范社4家、省级47家、市级71家、县级73家。
茶产业转型之需
众所周知,安溪是铁观音茶故乡、区域品牌价值连续3年蝉联全国茶叶类第一名、连续9年位列全国重点产茶县首位。然而,以前由于茶园分散在一家一户,茶农虽然拥有经营自主权和生产积极性,但经营规模小,经营主体分散,组织化程度低,经济效率低下,抵御自然、市场和质量安全风险的能力低。这一状况,极大制约了安溪茶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做大做强。
在闽州浓韵汇茶业董事长、安溪县茶叶协会副会长王清海看来,在没有成立合作社之前,茶农、茶商、市场之间缺乏有效连接的主体,面临“四难”——农民缺乏市场信息,种植、加工、营销的全过程缺乏生产与加工标准,闯市场难;农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科学种植难;农民自身积累能力不够,农业投入难;农业生产规模限制,农产品增值难。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茶业合作社应运而生,数量逐年攀升,成星火燎原之势,日益成为该县茶业现代化的现实途径。
业界分析,发展茶叶专业合作社是从根本上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提高茶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的有效途径。它通过统筹规划、联合生产、规模经营,可有效地将分散的资金、劳动力、土地和市场组织起来,解决市场小农户和大市场的对接和适应问题。高品质茶叶以较低的交易成本进入市场,降低交易费用,也从源头直供给消费者物美价廉、安全放心的茶叶。用安溪县长刘林霜的话说,通过资金抱团和生产集团,实现从“提篮小卖”到“合作生金”,是破解“三农”难题、助力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数据显示,去年安溪全县茶叶检测合格率99.7%,出口茶叶连续12年全部通过输入国官方检测。取得这样的成果,茶叶合作社功不可没。据了解,安溪在全县各茶叶合作社全面推行统一农资供应、统一病虫害指导防治、统一技术培训、统一茶叶品牌、统一质量管理和统一市场销售“六个统一”服务管理模式。资料表明,合作社实行“六统一”管理后,农业成本节约20%,产品流通成本降低20%,销售价格提高15%,成员收入提高20%以上。
“入股茶园每年至少增收三成,在合作社干活还有工资拿。”龙涓乡举源村茶农陈泗水说。
政策驱动之果
为加快推广合作社模式,安溪出台《茶园承包经营权作价出资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暂时办法》,鼓励茶园流转,将茶农的茶园作价入股茶叶专业合作社,嫁接股份制经济成分, 实行“股权+红利+工资”做法,茶农们争相加入。目前,全县3307户茶农的茶园入股202家合作社,注册资金4.96亿元,茶园面积5万亩。
尽管土地还在社员每家每户手里,但种植、管理及产品销售等环节都由合作社专人负责。对普通社员来说,将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事交给合作社,自己只管放心忙生产。
此外,安溪还推行茶园租赁,以每年1000元~3000元的价格向社成员租赁茶园,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全县涉及的林权、茶园流转26万亩,其中茶园12万亩。
在茶叶合作社风生水起的发展过程中,政府一套扶持“组合拳”也一路相伴,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见》《关于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培育典型茶叶专业合作社实施方案》等文件,从政策层面,抓好示范指导和典型宣传。
与此同时,组织合作社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支持社员建立直销网站、直销专柜,累计发放涉农项目资金2135万元。对获评县级示范社以上的合作社,给予每家5万元以上的奖励。政府牵线搭桥,协调金融机构,向合作社发放贷款1.43亿元、茶园抵押贷款7739万元。
“社员抱团可以变个体优势为规模优势,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安溪县委书记高向荣表示,修订后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已于7月1日施行,安溪将以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主线,聚焦提质发展主题,通过3年努力,力争合作社管控茶园面积80%以上,把合作社打造成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