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化工教授编写“福州音韵”APP 传遍东南亚
林雁怡展示“福州音韵”APP
福州日报记者 翁宇民/文 陈暖/摄
手机APP和福州方言原本是不搭界的两件事情,但退休教授林雁怡将二者结合,编写出了一个叫“福州音韵”的安卓版手机应用,并挂到网上免费供兴趣者下载使用。该电子“字典”诞生后在福州方言圈子中默默流传了4年,直到最近,林雁怡发现,它自福州出发,兜了一圈东南亚,在一名台湾人的手机上和自己“相遇”了!
早年在福建农林大学教化工专业的林雁怡,退休之后为何投入方言研究?近日,记者采访了林先生。
化工教授为何编写方言字典?
采访中,林雁怡并不急着演示手机上的方言字典,而是拿出了一本厚厚的书——《林亨仁剧作选》。原来,他是著名闽剧作家林亨仁的儿子。林亨仁曾创作《夫人城》等几十部闽剧剧本,改编的《珍珠塔》上演逾千场,还被拍成了电视片。作为著名的地方剧作者,林亨仁还被周恩来总理接见,并受邀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看国庆大典。
2005年,在林亨仁过世十年之际,林雁怡与兄弟姐妹和父亲的唯一学生林芸生(也是闽剧作家),共同整理出版了父亲的作品集。这本厚厚的书除了剧作,还附有一个小册子《福州话音韵本》。这是林亨仁在上世纪70年代,耗时5年研究福州方言语音的成果。囿于当时条件,小册子只出了油印本,却成为对闽剧演员、曲艺创作者大有帮助的工具书。几十年过去,这个油印本存世极少,林雁怡家人保存着一本,省档案馆保存着一本。
从整理父亲的剧作和音韵本手稿开始,林雁怡感受到了福州方言的式微,他加入福州方言研究和保护的群体当中,化工老教授“转型了”。
方言字典如何从纸页进入手机?
将《福州话音韵本》重新付印不是难事,但这不是林雁怡追求的目标,他希望能一次解决两个门槛。
一是福州方言学习入门难问题。过去人们大多依靠《戚林八音》来学习福州话读音,但戚林八音的音韵切拼读方式,用起来就有48个音,学习者能不能读得准是个问题。
二是纸质书传播范围有限、使用不便的问题。
上述两个门槛,在数码时代都可以迎刃而解。一念及此,林雁怡发挥出了超强的执行力。他找到一位擅长编写安卓手机应用程序的学生,搭了个程序的框架,然后自己往里面填字典的内容。校方对老教授的这个“新课题”也十分支持,给了他一间大办公室。有一年时间,退休的林雁怡几乎天天在学校工作到晚上十点。
在父亲对福州语音的研究基础上,林雁怡自己录制语音、编写释义、建立字库。2014年5月,这个手机软件成型,林雁怡找到时任福建省文史馆馆长的卢美松征求意见。卢美松立即建议林雁怡申请专利,并邀请他参与《现代八音词典》的定音。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