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岁高考生的世界:22年参加高考 考到两鬓发白
“高考生”梁实的世界
22年参加高考考到两鬓发白 坚信智商足够只需改进学习方法
51岁的梁实是四川仁寿人,身材魁梧,浓眉大耳,面色黝黑,外表憨厚。不过,今年才51岁的他,看起来差不多60岁了,两鬓间有了不少白发,就连胡子也有些花白。
梁实在茶馆的沙发上和衣而睡。
“我比他大4岁,每次出去,别人都以为他是我哥哥。”梁实的三姐告诉记者。梁实解释说,主要是连年高考,心力交瘁。
今年是梁实第22年参加高考,他说,感觉今年考得一般,估计还是考不上二本,准备明年从头再来。他的三姐说,高考把弟弟折磨得不成样子,她希望梁实能早日考上,告别“苦海”。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肖欢欢
记者和梁实的见面地点约在成都的一间茶馆, 茶馆的二楼有几十个房间,可以打麻将。高考结束当天,梁实便约了几个老友出来打了几圈麻将。“真是憋坏了,从高考前3个月开始,朋友们约我吃饭、打牌我都拒绝了,考完了,总算解放了。”
“估计明年还得重来”
高考结束后这几天,梁实基本上每天都在打牌、喝茶,但他玩得并不畅快。
当其他应届考生都对着答案估分时,梁实却没有勇气这么做。
今年是梁实第22年参加高考。他感觉今年会比去年考得好一些,大概能考400多分,在二本提档线上下,这距离他心中的二本拔尖院校还是有一些差距。“我估计明年还得重来。”
在梁实看来,他缺的是考试技巧。每次参加高考,真正遇到让他看不懂的题目少之又少,100道题中可能只会有1道。他的“失误分”,每科差不多有20分,各科加在一起有七八十分。所以,每次考下来,他都气得直拍大腿。“哎呀,这种简单的题怎么就做错了。真恨不得把自己狠狠地抽几个耳光。”
他举例说,今年高考数学有个20分的大题,很多步骤他都懂,但考试时,他一直想着把最终结果推导出来,忽视了步骤。考场下来后,他懊悔不已。
梁实从1983年开始参加高考,从1983年到1985年,梁实都在预考中被淘汰。1986年,家人安排他去读技校,但梁实却铁了心不去。
父母最后使出“杀手锏”:不读技校,就不给他生活费。但倔强的梁实仍然没有妥协,一边到内江打工,一边上复读班,继续准备参加高考。
当时,身无分文的梁实什么都干过,卖电视机、卖电冰箱、卖服装,他经常白天在大街小巷穿梭推销,晚上啃完两个馒头就进补习班听老师上课。从1986年到1989年,梁实又接连4次在预考中被淘汰。1989年,他距离考上本科最近,只差十多分。
对自己智商“高度自信”
1991年,梁实成为内江一家木材公司的员工。经人介绍,1991年底,梁实和刘群结婚。当时家人都以为梁实都成了家,对高考总该死心吧。可没想到,梁实还是放不下他的大学梦,还坚持了二十多年。
1993年,梁实所在的木材公司倒闭。才工作两年,他就成了一名下岗工人。他决定到成都打拼,但妻子刘群坚决反对。最终,梁实还是拿着43元到成都开始闯荡。
他向一位远房亲戚借了8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在成都开了一家建材铺子。“当时做的人少,一年赚一两百万元很轻松。”那时,梁实在仁寿当教师的三姐,月工资只有五六百元。
“在我们家和亲戚中,梁实是成功人士。”梁实的三姐告诉记者。
后来,梁实的大姐和三姐相继来到成都,跟着梁实学做建材生意,如今都已经在成都安家。
生意场上的成功,让梁实对自己的能力深信不疑。尽管此前21次参加高考无一录取,但梁实对自己的智商和学习能力有着高度自信。“这些年,我不抽烟、不喝酒,丝毫没感到记忆力下降。”
这些年,分数越考越低,让梁实有些生气。“很多人说我,考前说大话,其实真不是说大话,而是真觉得自己可以。但每次考下来又考得不好,我很气愤。”梁实摸了摸脑门上稀疏的头发,眉头紧皱。
他说,并非考试题目自己不会做,而是会做最后分数却上不去,这让他很窝火。“如果真是看不懂,早就放弃了,还考什么?有时,一道题做不出来,我会气得把杯子都摔了。要是有个不明白的问题憋在心里面,觉都睡不好。”
“你看不起我,我看不起你”
在备考方面,梁实向来是不惜血本的。今年4月,梁实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有一个教辅机构出的一套“冲刺高考”的试题,一套题300元,在四川地区只卖200套,错过了连买的资格都没有。他心里很清楚,对方是在利用考生的心态做饥饿营销,但他还是忍不住去买。“万一真有个题被猜中了呢。”
梁实说,这么多年来,他早就习惯了别人嘲讽的目光和言辞,他有一套“自我保护机制”,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待自己。在他看来,自己要做的事,不能因为别人的指指点点就放弃,把“终身大事”搅黄了。
“你嘲笑我,我心情好时无所谓,心情不好的时候,我还把你嘲笑回去。你嘲笑我啥,你凭啥笑话我。我不怕你说我不行,也不怕你说我瓜(四川话意为‘笨’),我更不会因此受到打击,因为我的内心非常强大。你看不起我,我还看不起你呢。”梁实捂着嘴笑着说。
但年岁渐长,梁实的想法也不得不更务实一些。“如果还把四川大学当目标,可能再过五六年也未必能考上。退一步吧,能读一个好一些的二本也行。”
梁实说:“上大学是我这辈子必须攻克的目标,不会设置一个期限,除非哪一天,自己的智力、体力都跟不上了,那时我才会认输,否则,我这辈子都会死磕下去。”
“他陷入太深,出不来了”
20多年来,梁实的建材铺辗转了几个地方。如今一年只有十多万元的收入,仅够维持一家人生活。但梁实却看得很开,钱多的时候就多花点,钱少的时候就少花点。
梁实和妻子刘群在成都有着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装修简朴,房子中最显眼的,是梁实备考用的资料。沙发上、阳台上、餐桌上,梁实的复习资料随处可见,甚至床头放的都是高考冲刺试题。
刘群对现在的生活还算满意。如今,儿子已经在美国读研究生,一年才有机会回来一趟。梁实说,儿子很争气,还考上了研究生,这让他很欣慰。
对于梁实痴迷参加高考,面色和善的刘群已经看得很开。“ 我觉得无所谓了。我们从结婚到现在,他一直都是这样。他非要参加高考你又能怎样?”刘群抚了抚额前的乱发,眼神中满是无奈。
刘群说,两人结婚20多年来,即便是没有准备参加高考的那几年,梁实每天晚上都在看书。她不止一次劝梁实不要参加高考,其中印象最深的是,1991年,两人才刚刚结婚,当时工作后的社会人员参加高考要单位出具相关证明。一开始木材公司不同意,梁实就找到主管木材公司的林业局磨了好多天,最终破例开了证明。结果梁实还是没有考上,差10多分才上提档线。
“一开始我还觉得这个人挺爱学习,很上进。后来才知道,他是陷入其中太深,出不来了。”
妻子怀孕他仍在备考
1992年,刘群身怀六甲,梁实依然忙着备考。那是梁实一生中最困窘的日子。一方面,他所在的木材厂江河日下,濒临倒闭,他只好自谋生路。另一方面,“高考事业”仍让他无法割舍,只能一边找新工作,一边复习准备高考。与此同时,他还要照顾妻子。
有一次,刘群一觉醒来,发现梁实仍在做习题,她气得将梁实的习题丢在地上。不过,这一年梁实因为年龄限制最终没能参加高考。
此后沉寂了数年的梁实,因为2001年国家放开高考年龄限制再度变得亢奋,而这对刘群来说无疑是噩梦。“说实话,那几年,我打心里不支持。”
刘群说,早在十年前,两口子就有了要在成都开个火锅店的想法,但梁实每次都说,等到自己考上大学之后再去开,否则会分心,影响备考。年复一年,梁实的大学之梦却依旧遥远,火锅店也依旧没开成。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