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渭华起义的革命精神永放光芒

——纪念渭华起义爆发九十周年

2018-05-21 18:42:0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90年前,刘志丹、谢子长、潘自力、唐澍、李子洲、刘继曾等一批西北地区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中共陕西省委领导下发动了震动西北、波及全国的渭华起义。在起义中创建的西北工农革命军和陕东赤卫队,摧毁了当地的反动政权,消灭了地主武装,建立了50多个区(村)苏维埃政权,形成200平方公里的红色武装割据区域。在区域内,进行了一系列民主改革,向千百年来深受封建地主阶级压迫和剥削的饥寒交迫的劳苦大众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当家作主、创造美好生活的崭新社会景象。

  这一红色革命区域无疑是妄图称霸一方的新老军阀、逃亡地主等地方反动势力的心腹大患,他们勾结起来对这一红色革命区域疯狂发动了大规模军事围剿。由于当时西北地区敌我力量悬殊,为保存革命力量,中共陕西省委决定由武装斗争转入地下革命。渭华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历史意义非常重要。它似一把闪闪发光的尖刀,有力地刺向敌人,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它像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照亮了西北人民的革命道路,极大地鼓舞了西北人民的革命斗志。

  渭华起义是革命的播种机,在渭华人民心中播下了红色革命种子,使广大劳苦大众明确了一个真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跟着中国共产党闹革命才能获得解放、创造新生活。当时在渭华地区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闹革命,心坚强,永远跟定共产党。要是敌人抓住了,宁叫砍头不投降。一棵树,千条根,穷苦百姓杀不尽。春风吹,根又生,革命早晚要成功。”这充分反映出渭华人民跟着党闹革命的坚定决心。

  渭华起义是革命的大熔炉,经过血与火的锻炼和考验,培养和造就了大批革命骨干。渭华起义的参与者在起义失败后,没有灰心丧气,也未曾动摇后退,而是方向更明、志向更坚。1932年,习仲勋同志领导发动“两当兵变”,之后建立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第五支队三个连中,一连连长兼支队长许天洁是渭华起义总司令唐澍的警卫员,三连连长是在渭华起义中担任交通员的吕剑人。他们在协助习仲勋同志组织和领导这次起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渭华起义是革命的试验田,为西北革命根据地和西北红军的创建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渭华起义失败后,起义领导人刘志丹、谢子长将革命火种引向陕北,和习仲勋同志一道经过1928—1935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成功创建了西北革命根据地和西北红军,成为土地革命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进而成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为党中央把领导全国革命斗争的大本营驻扎在陕北奠定了基础。

  在渭华起义中,革命先辈听从党的召唤,服从组织决定,抛头颅、洒热血,浴血奋战。他们信仰坚定、敢为人先、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革命事业的传家宝,今天仍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和鲜明的时代价值。

  纪念渭华起义爆发90周年,我们要学习革命先辈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纪念渭华起义爆发90周年,我们要学习和发扬革命先辈敢为人先、勇于开拓的革命精神。渭华起义发生在大革命失败后我们党独立领导土地革命初期,没有成熟的革命经验可资借鉴。革命先辈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结合斗争实际,勇于进行实践和探索,闯出了在农村开展武装斗争、创建革命根据地和人民武装的新路,在西北地区开创了我们党革命斗争史上的多个第一。

  纪念渭华起义爆发90周年,我们要学习和发扬革命先辈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在渭华起义中,众多革命先辈远离自己的亲人,告别舒适的城市生活,来到穷乡僻壤的渭华半山区,和广大贫苦农民一起,奋不顾身,英勇战斗,唐澍、廉益民、吴浩然等领导人和300多名共产党员、革命军战士、赤卫队员和人民群众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

  (作者:李新烽 刘京运,分别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渭华起义纪念馆原馆长)

  《 人民日报 》( 2018年05月21日 07 版)

【责任编辑:马春林】
相关新闻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