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村大变样 霞浦大墓里村党员牵头组建合作社脱贫
一畦畦修整有序的田地里,村民们正在为甘薯后期管护忙碌着;甘薯合作社产品展示厅里,来自浙江的客户正在了解品种丰富的淀粉、粉丝系列产品……近日,记者来到霞浦县沙江镇大墓里村,感受到这个昔日贫穷落后的畲村正焕发着新活力。
近年来,在村支部带领下,村民们依托合作社不断做大甘薯产业。去年,全村甘薯种植面积1500多亩,出产精制干淀粉700多吨,加工精制粉丝50多吨,总产值520多万元;80%以上村民从事甘薯产业,人均纯收入11530元。
强化队伍建设,培育脱贫主力军
大墓里村,现有286户、1269人,原来交通不便,生产条件落后,村民以种植水稻为主。2010年,村民人均收入仅3120元,被列入市级贫困村。
如何改变贫穷面貌?村支部决定以强化队伍建设为抓手,推动农村党建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该村积极推行“三向培养”工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党员致富能手逐渐成为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主力军。
村级党组织强化了凝聚力和战斗力,如何因地制宜带领村民谋发展?
大墓里村村中的土壤为沙质黄土,且中低海拔的气候条件十分适合种植甘薯。经调研,村支部将目光锁定甘薯产业。
村两委主要成员外出考察,并经村民代表大会确定,选择甘薯作为“一村一品”发展项目。
2010年底,注册资金60万元,由村支部两名党员干部和3名党员致富能手牵头组建的“三民甘薯淀粉专业合作社”成立了。
主导产业发展,列入责任清单
2011年,甘薯合作社从浙江引进新品种“瑞薯8号”“平阳红”,全村试种60多亩,当年丰收,社员人均增收3000多元。
尝到甜头的社员积极性更高了,不少外出村民也纷纷返乡,加入合作社。2012年,合作社新吸纳社员103人,甘薯种植面积增到800多亩。
村里把发展村级主导产业列入党支部责任清单,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引导村民发展生产。村两委成员多次带领党员和致富能手外出考察,学习甘薯种植、加工和产品销售经验。同时,通过邀请省市县农技专家现场培训、开办职业农民培训班等方式,为村民提供各类技术帮扶。
2013年以来,合作社先后举办培训班8期,培训村民976人次,提供生产帮扶资金160多万元。村里还建立甘薯高产栽培示范基地、新品种实验基地,改种从省农科院引进的“泉薯9号”“福薯系列”等品种。
“合作社刚成立,我们就把贫困户列为重点关注对象,积极动员他们入社。”村党支部原书记雷石英说。合作社成立第二年,村里18户特困户全成为社员。
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机制的带动下,贫困户在品种引进、信息服务、技术培训等方面优先享受“一条龙”服务,免费提供薯种、统一配送肥料、优先保价收购。截至去年底,18户特困户中,已有11户成功脱贫。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