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晋江经验”遇上“长汀经验”
——晋江对口帮扶长汀五周年系列报道之一
晋江市,我省县域经济领头羊,沿海开放前沿,综合实力排名全国第五,民营经济发展的“晋江经验”历久弥新。泉州人民的母亲河晋江,在此入海。
长汀县,我省23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深居老山腹地,是著名的中国革命圣地,生态综合治理的“长汀经验”启示深远。闽西人民的母亲河汀江,由此发源。
2012年,晋江和汀江因省委的一项决策,超越地理,跨越空间而互相交汇。
着眼于区域经济协调稳定发展,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化山海协作的八条意见》,决定晋江和长汀结为对口帮扶(市)县,以推动双方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全方位协作交流,进一步深化山海协作。
五年来,晋江和长汀按“政府推动、市场主导、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原则,不断创新合作方式,扩大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内涵,从资金扶助到产业扶持,从新农村建设到乡镇对口帮扶,从人才培养到人文交流……对口帮扶层次不断提升,合作交流领域逐渐拓宽。
为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晋江和长汀都成立对口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双方市(县)委书记任组长。“一把手”工程,保障了资源调度和部门协调的高效,保证了帮扶措施的快速落实,使得扶贫资源由多头分散变得更便于统筹集中。
晋江长汀两地党政代表团每年都开展定期互访,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让对口帮扶更具时效、更有实效。2012年以来,晋江先后与长汀签订《晋江市—长汀县对口帮扶框架协议书》《晋江(长汀)产业园建设框架协议》《晋江市长汀县山海协作对口帮扶协议(2014~2016年)》等协议。截至今年8月,晋江累计帮扶长汀资金达1.56亿元,有力支持了长汀老区基础设施、经济建设、民生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着眼长远,对口帮扶不仅要输血,更要注重造血。我们双方要共创共赢,互学互促,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晋江市委书记刘文儒说。其实从一开始,这一理念就成为晋江和长汀的共识。
金秋时节,走进晋江(长汀)工业园区,亿来实业、金怡丰、建豪食品等园区重点企业正抓紧时间生产,呈现出一派产销两旺的发展势头。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张洪松说,今年,园区新落户企业16家,总投资33.9亿元,完成投资27.3亿元,上半年实现产值3.66亿元,已成为当地工业新的增长点。
实际上,早在两地确定结对帮扶关系之前,晋江企业2005年就开始大规模进入长汀投资办厂。长汀县闽南商会执行会长欧阳怡达就是最早一批到长汀投资办厂的企业家之一。“当时,公司所在的这块区域还都是农田,道路泥泞,基础设施落后。”本来,欧阳怡达还有些犹豫,但听完当地的发展规划与服务扶持政策后,他下定决心将厂房建在长汀。“这里提供的是保姆式服务,解除了我们的后顾之忧。”
如今,欧阳怡达的福建省飞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长汀县机械产业领军企业,公司厂房面积8万多平方米,产值近3亿元,正筹备上市。
“借鉴‘晋江经验’,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生态工业,不断提升长汀自身的‘造血’功能十分重要。”长汀县委书记廖深洪说。五年来,晋江与长汀充分发挥双方优势,通过政府牵线搭桥,鼓励企业参与山海协作,双方在纺织服装、生态农业、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电子等方面开展了广泛合作。
更大的动作还在后面。2013年,双方开始建设晋江(长汀)工业园区,围绕打造“龙岩市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核心区”目标,联合打造山海协作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截至目前,长汀投入园区资金3.21亿元,晋江到位1.1亿元共建资金。
据悉,晋江(长汀)工业园区是第一批省级山海协作共建产业园区、省级农副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园区规划总面积1.5万亩,目前园区新落户企业20余家,总投资40.5亿元,完成投资36.8亿元。其中,亿元以上规模企业6家。去年,晋江(长汀)工业园区在全省21个山海协作共建产业园区考评中名列第三名,成为山海协作从帮扶“输血”到“造血”强本的典型。
“园区现吸纳就业人员3000多人,其中,县内贫困就业人员326人,园区内企业的产业延伸解决贫困人口就业643人。”张洪松说。
从晋江到汀江,从“输血”到“造血”,山与海的携手,已在长汀这片创造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经典篇章的红色土地上,书写了崭新的山海交响曲,形成“以海带山、以山促海、山海共赢”的良好发展局面,成为全省山海协作、发达地区对口帮扶欠发达地区的典范。(记者 王敏霞 张杰 戴敏)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