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光泽县止马镇双坑村,基本是老弱病残和妇女儿童,不足200人。守一方健康的村医是去还是留?
村医吴小群:村上还有人,就得守着
每天早上吴小群都像打仗一样紧张。
天刚亮就起床,一边煮饭一边料理家务。吃完早饭把老爸的午餐温在锅里,然后骑摩托车送儿子去5公里外的小学上课,再骑13公里的盘山公路,8点前赶到双坑村卫生所上班。
吴小群是止马镇亲睦村人,但守护的却是双坑村的村民。大村卫生所一开门有看不完的病人,他守护的双坑村却门可罗雀,常常坐一天班就看个把病人,有时还一天空守。
不是吴医生技术不高,也不是他服务态度不好。双坑村党支部书记徐水森说:“论技术吴医生从1993年学医,2000年就考了《乡村医生资格证》,后又考取了《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证》,对全村病人服务热情,随叫随到,是全村人健康的守护者,少病人是因为全村860多口人,如今只剩不足200人。”
2000年,见隔壁村双坑因地处偏远、村民居住分散,村里留不住医生,外面医生不愿意去,刚取得《乡村医生资格证》的吴小群说:“双坑去止马镇卫生院20公里,又没有班车,村民一有头疼脑热跑止马太难了。费钱费工是其次,尤其急病受不了,慢病耽误了,得有一个医生。于是我来到双坑村。”
当时,只有7个村民小组、200多户、860多口人的双坑村,虽居住分散,海拔600多米高,出诊除了卫生所所在地舟船组外,其他组近的2公里、远的甚至18公里,且都是翻山越岭,吴小群凭着年轻和一腔为大家解除病痛的热心,挨家挨户做公共卫生宣传,随叫随到送医送药上门,村民都把他看成“健康的守护神”。
到了2010年,双坑人口逐年减少,只剩下老弱病残和少数妇女、儿童,总数还不到200人。医生靠病人吃饭,村民少了,看病的人也少了。本来就勒紧裤带过日子的吴小群也守不住了。为了生计,2010年吴小群无奈只好携妻子去厦门打工。止马镇卫生院院长何典福说:“头一次看到吴小群流泪,临走时他心里的‘其实我想走其实我想留’的矛盾都写在脸上了。”
但村里的人离不开他。十几天后,吴小群又回到了双坑村。
本来吴小群在双坑给村民看病,家里活由妻子包揽。现在,为了缓解家里的经济危机,妻子找了一份在深山电站值班的工作,三天值两天的班,一值班就是两天两夜。吴小群变成了家里家外一把手。做家务、照顾老父亲、接送儿子上学,每天上午8点前赶到村卫生所。不管有没有病人都去。吴小群说:“不去,我心里不踏实。村民见卫生所门开着,心里才踏实。这就叫作‘守望’。”
70岁高龄的吴大爷患了胃病,在县医院住了20多天院回村静养。子女都在县城无法回家照顾,拿药、挂瓶等事全落到了吴小群身上。
吴小群说:“如果这里没医生,吴大爷就得在疼痛中熬过。”去年底那天,村里的何大爷肝病发作,半夜挂电话要去县医院。他儿子去建阳了,女儿远在江西黎川,还好有吴小群。他一边用电话联系何大爷的子女,一边给老人服药止痛,然后送老人往县城赶。等老人子女赶到时,吴小群已帮老人办妥住院手续了。
如今,村级卫生所的村医已有人年均20元的公共卫生补助,双坑村每月也补了200元,止马镇一年也补了1000元,加上妻子电站打工每月2500元,吴小群家每月收入近4000元,但还达不到双坑村的人均收入。吴小群说:“虽然当了个又穷又累的村医,但村民很需要。只要村上还有人,我就得守住这里。”
(福建日报 邱盛林 吴春燕)
- 福网推荐
- 闽都大家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