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杆要自立”——一个脱贫村党支部书记的心愿
新华社石家庄5月22日电(记者 李亚红)大森店村曾是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县“远近闻名”的穷村,2015年全村整体脱贫。按理说,村党支部书记鲍际英肩上的担子小了不少,但在记者驻村调研的20多天里,却发现他经常眉头紧锁。
记者问原因,这个被晒得黝黑的汉子望着漫山遍野的果树说:“靠外力实现的脱贫,有可能像手扶井绳,手一松就出溜了。啥时候能像井杆一样,能扶起来又能立得住,就不怕了。”
“带着大伙儿找一条新路”
青龙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大森店村祖祖辈辈就被夹在两个山沟里,房前屋后犄角旮旯都被乡亲们开垦出来,即使如此人均耕地仍不足1亩。
刘海茹2002年嫁到这个村时,村里没一条像样的路,出村必经之路被一条河隔开,“夏天蹚水,冬天走冰”,“狼进村儿都要钉掌”。
“当时,没人愿意挑头儿,村里的党员只好轮流当村支部书记。”65岁的鲍振起说。
2001年底,村党支部开了两天会,决定让年轻人上。那年鲍际英31岁,村委会“欠着20多万元的饥荒”。
这个事在家里炸开了锅,家里人也不支持。“他爹不同意,说你要干就断绝父子关系。”鲍际英的母亲回忆说。
“老人是为咱好。”鲍际英说:“大伙儿信任,我就得带着大伙儿找一条新路。”
咱村只有山,干什么能挣钱?2002年春,鲍际英召集村党支部、村委会研究决定,栽果树。几个月工夫,资金跑下来了。可是,村里世代种大豆玉米,要栽果树很多人有顾虑。
鲍际英二话不说,扛着把锹先翻了自家的地,又带领村民开荒坡栽黄冠梨树苗。两年后的秋天,栽了梨树的村民收获了“黄金梨”,有了收入。
见此,全村都动起来了。2007年鲍际英又张罗着成立果品合作社。鲍承志第一批入股合作社,除了分红,在合作社拾掇果树、施肥打药,也都有收入。村里还成立了养羊合作社、食用菌合作社等,村民收入不断增加。
后来,秦皇岛市科协的精准脱贫驻村工作组来到村里,手把手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村民们感到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 福网推荐
- 闽都大家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