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圆满结束 预计25日放榜
福建师大附中一线教师评析福建高考全国卷
政治:稳中有变 时政性强
点评人:福建师大附中政治教研组组长、高三政治集备组长 肖晓云
今年全国卷政治试题查考的题型比较常见、基础,没有批驳型、辩论型、推导题、关系论证题等题型,总体上思维难度不是非常大。
从形式上看,试题稳中有变。变化比较明显的是,选择题少了去年的推导题与漫画题。选择题15题~16题采取连题形式分别考查必修二与必修一知识。文字题方面,由以往的38、39两大题变成38、39、40三大题,实际出现了7个小问题。另一方面,与去年相同的是,今年保留供求曲线题, 再次考查价格变动对互补品需求的影响,经济学计算题没有出现。今年试题各模块分值比例与去年一致,文字开放题依然是建议类,占4分。
从内容上看,试题素材时政性增强,不回避今年的重大热点、社会话题,如第38题供给侧改革,第40题中国诗词大会;关注国际国内社会热点,如15题~16题精准扶贫,第20题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节能减排;正视社会个别不良现象、负面消息,在命题、答题时进行正面引导,传播正能量,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认同感。
建议高二学生第一轮复习夯实基础,把握主干知识。第二轮复习要确立中心词,以专题形式构建知识网络。同时,要对核心概念、原理要适当进行深度拓展。此外,建议关注时政热点,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国际国内大事,学以致用。
历史:聚焦核心素养 注重中外关联
点评人:福建师大附中高三历史集备组长、高级教师 黄明亮
今年试卷的结构基本稳定,在分值比例上,中国史内容考查占大头,从模块角度看, 经济史比例偏重。从时空角度看,对近代史的考查较为突出。
此次历史试题考查方式有三大特点,一是聚焦“时空观念”“史料史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五大学科核心素养,注重中外关联。如31题中,通过对1990年提交中央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世界经济体制优化趋势”报告主旨的考查,要求学生具备牢固的时空观念。如27题,通过明朝前后期,官员对玉制器皿的使用变化,反映出经济发展对等级秩序的冲击,考查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第二,注重史鉴功能,关注社会现实。试题以间接的方式涉及当今中国与世界的热点问题,引导考生关注现实生活。如41题,通过考查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和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比较,回应当今世界民族主义思想抬头的趋势。如42题,通过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利玛窦到中国传播西方自然科学知识等信息的提取,以及对中西文化交流的相关阐述,侧面考查了对“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理解。
第三,体现国家意志,保证公平公正。在考试的具体内容上,以教材知识为基础,通过采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努力做到不因地区、城乡差别和教材版本不同而造成答题困扰和难易之别,保证公平性和公正性。42 题则是近年来颇受关注的开放型试题。本题要求学生从14世纪~17世纪的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这有利于提升考生综合概括能力,能全面考查学生素质与能力,凸显开放性和探究性, 是全国卷历史试题改革的一面旗帜。
地理:创情境 考能力 重素养
点评人:福建师大附中高三地理集备组长、福州市骨干教师 杨如树
地理试题形式多样,体现素养导向,试题基于生活与时政热点的新材料、新情境、新知识,激发学生结合区域特征、运用地理原理进行知识迁移来对地理现象进行分析、推断和表达,考查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凸显学科的核心素养。
与去年全国卷相比,试题总体难度稳中略升,有一定的区分度,没有偏题、怪题。其中选择题侧重自然地理知识的考查;37题风格有所变化,由区域背景转变为高度概括的曲线图,设问也比去年多了1小题。
从试题形式看,注重创设生活热点情境,如公路绿化带景观、企业转型升级、“一带一路” 等, 彰显家国情怀,体现立德树人;注重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如36题,以剑麻为中心,结合区位因素, 从农业到工业,实现区域效益的综合提升,体现综合思维;37题从地理科考队调查结果由果溯因,进行探究性分析,凸显实践能力;选考题以村民生活与村落环境的优化结合,促进人地协调发展,此外环境保护题目也能体现。
此外,今年的试题也有适度创新,如37题以高度概括的曲线图,侧重小空间尺度的差异分析,始终围绕植物多样性来展示地理事物不断发生、发展与变化的过程、特点及成因分析,试题的综合性与灵活性较强,也体现全国卷“小切口、大纵深”的命题特点,此类题目,学生无法用现成的模板加以套用分析,能真正考出学生的地理关键能力。
- 福网推荐
- 闽都大家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