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茶人茶界泰斗张天福与世长辞 享年108岁
斯事:致力茶叶复兴
张天福走的是“科教合一”的产业兴国之路。
1937年4月,张天福引进的制茶机器,将福建从手工制茶带入到机器制茶时代。
在抗日战争的特殊时代里,闽茶作为主要的外销货品,是换取外汇的重要物资,亟需领军人才。1939年11月,在重庆参加全国生产会议的张天福,正在筹建中央茶叶试验场,被“抢”回了福建,临危受命到闽北崇安(今武夷山)筹办福建示范茶厂,这是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一个茶厂。2000年5月,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2003年当选中国茶界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为结集出版的《张天福选集》题写贺词时说:“这为福建茶叶科学研究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1941年,张天福还成功研究设计了揉茶机,大大提高了正山小种红茶的制作效率,并命名为“九一八”揉茶机,以示不忘国耻。
“回来吧,母校欢迎你!”1942年,张天福再次应邀返回母校福建协和大学,出任附设的高级农校校长。在这里,张天福培养的学生林漱峰、林桂樘等,此后都成为了我国的茶业专家。
新中国,百废待兴。1949年8月,张天福回到了福州,协助筹建中国茶叶公司福建省公司,统管全省茶叶内外贸工作。
1952年10月1日,张天福奉调到省农林厅。在这里工作期间,1953年,张天福改进了“九一八”揉茶机为“五三式”揉茶机,1954年创新推出适制乌龙茶、绿茶的“五四式”揉茶机,大大降低了茶农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茶叶生产水平和茶叶的质量。
3年自然灾害过后,恢复生产任务很重。此后,张天福走遍广大茶区,总结出梯层茶园表土回沟条垦法,确保茶园水土不流失,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保障了茶园高产、稳产、优产。之后,该方法向全国推广,并不断被广大茶区群众所掌握。
此后,张天福还撰写出一批很有影响的论著,蜚声科技界,极大地提高了新茶区建设的科学水平。
退休后,张天福仍孜孜不倦从事茶叶科研工作。1980年,张天福带领科研人员攻克了制约乌龙茶品质最关键的“做青”工序难题,改写了几百年来看天做茶的历史。
1989年,他主编的《福建乌龙茶》一书,荣获了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由于对生产指导作用大,该书于1993年再版发行。
由于在茶业科研上成绩卓著,1992年,张天福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今年5月28日,在首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中国茶叶学会理事会领导专程前来福州探望张天福,并对张老为中国茶产业作出的卓越贡献给予高度评价——不仅见证了100多年中国茶叶的衰败和兴起,并直接参与了复兴中国茶叶的历史进程,为福建茶叶乃至中国茶叶重新走向辉煌,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 福网推荐
- 闽都大家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