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典感孝悌
《弟子规》的第一句便是“首孝悌,次谨信。”可见“孝”的分量与地位,那么怎样才称得上“孝”呢?
《论语》中记载着曾子与其弟子的一则故事:曾子临终,把他的弟子叫于床边,认真地问:“启予足!启予手!”(看看我的脚,再看看我的手!有伤吗?)曾子临死前还在证明自己一生是一直遵守孝道的,在他眼里,自己的身体并不全是自己的,应当爱惜父母给予自己的身体,亦可谓“身有伤,贻亲忧。”这就是古仁人对“孝”最起码的认知。可如今“轻生”,“自残”等不良事件的频频发生,我认为这种做法是绝对自私的,绝对愚蠢的。也许在这些人眼里这样做是一种解脱,他们可曾想过这样做会给自己的父母、亲人带来怎样巨大的灾难和伤痛!
如此对比便可明了古人和今人对“孝”的认识与履行存在多大的差异了。普天下的父母无时无刻不挂念着自己的孩子,他们将我们抚养长大,他们不求怎样的回报,他们只希望我们健健康康,祈祷我们没有病痛。做为子女的我们,给予他们最好的报答便是不让父母感到“忧”,用自己的平安带给他们幸福。恰如古语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百善孝为先”常挂在人们的嘴边,人们不断从物质上满足父母时,就称得上“孝”了吗?
许多子女在外打拼,定期把赡养费甚至大把大把的钱寄回家给父母,他们满足地以为自己已经做到“孝”了。果真如此吗?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孔子认为只是单纯的有事替父母做,有酒食给父母饮用,这是远远不够的,孝是要对父母和颜悦色,是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孝敬父母。当今“空巢老人”日益增多,虽然儿女使其衣食无忧,但“孝”哉?“不敬,何以别乎?”此时,我们就明白这句公益广告语的深厚含义了¬——陪伴才是最好的孝。
陪伴能让父母多一丝温暖,多一点关怀,最重要的是不寂寞。一杯热腾的香茗,一个关爱的眼神,一个感恩的拥抱,一声亲切的问候,都能让父母倍感欣慰。父母为我们倾注一生,我们要多多陪伴他们,让他们颐养天年。一首歌唱得真好“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这是多少父母的心声啊!
“善事父母者” 为“孝”。然而,随着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许多人心生浮躁,渐渐忘记或无暇“善事父母”。为此,我们要多读圣贤经典,谨记“首孝悌”!
福州屏东中学 高一10班
作者:江勃威 指导老师:蔡晓萍
本文系高中组三等奖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
- 米妮最爱米小奇(2015-03-26 15:11:47)
- 茶香细雨亦晴天(2015-03-26 15:10:31)
- 上班族“围观”人大放春假:先落实带薪休假吧!(2015-03-26 15:09:02)
- 平凡的爱(2015-03-26 15:08:20)
- 腐鱼(2015-03-26 15:07:52)
- 大妈散步途中偶遇残疾流浪汉 坚持500天为其送饭(2015-03-26 15:07:41)
- 福网推荐
- 社会
- 时政
- 天下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