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黄岐半岛渔乡曲

2018-07-18 17:26:23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吴安钦
  

  台湾海峡西岸中部,在祉洛岛与长鼻尾岛之间,逶迤着一处橄榄枝一样的半岛,把白云山、玳瑁山、一尖山、大腹里山、莲花山等几座嵯峨雄峙的山峰连接了起来,打造了一个山海相连的壮丽景观,她就是闻名遐迩的黄岐半岛。也许有了这个风光旖旎的半岛,和一段段、一节节激昂、亢奋、悠扬的渔乡乐曲,烟波浩瀚的东海之滨多出了几分妖娆的色彩。

  一

  黄岐半岛属于福建省的连江县。说起连江,几乎无人不晓黄岐和黄岐半岛。有人说,黄岐半岛的知名度是因为与宝岛台湾隔岸相峙(与马祖列岛的一水之隔)而响起来的。我认为,这个半岛是她所处的浩浩荡荡的东海而享誉天下的。因为有了这片广袤的海域,造就了连江全国海洋渔业第二大县和福建省海洋渔业第一县的地位。可以这样说,没有黄岐半岛,连江的海洋渔业无从谈起。

  记得第一次走访黄岐半岛就是1978年的夏天。此时,改革开放的号角还没吹响。我是跟随省城来的作家朋友一起来的。我印象特深的是,我们是坐着大客车,绕着山野一路驰骋,到了黄岐半岛还看不到大海。其中有一处叫做郭婆岭的山岭是抵达黄岐的必经之道。郭婆岭弯多坡陡,呈现多处的“S”型路状,少说有四折八弯。至此坡时,汽车机器声特大,很像肺病患者粗犷的喘息声。极其艰难地盘旋了许久,才终于到达山顶,接着,又从山峰向山谷滑行。在陡峭山路颠簸了两个多钟头后,才终于抵达黄岐半岛的首站黄岐湾。到这里,大海才映入我们的眼帘。这时,我发现,黄岐的海比我家乡的海既宽阔又深邃。自近而远,海水从湛蓝渐变成蔚蓝,仿佛远方的海水和深蓝色的天空连在了一起。同时,我还注意到,越远处的海水浪涛越大,不时有白色的浪朵如花卉一般漂向海空,漂亮极了!我们争先恐后登上黄岐的畚箕山制高点。小巧玲珑的畚箕山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漫山遍野全是叶片长长厚厚的相思树和绽放着紫红色的相思花。在这簇簇丛丛的花树林中,我们极目放眼远方。遥望了半天,没看见有多少艘的船舶出现在广阔浩淼的海面上,连小帆船也没有几艘。在村庄的路面上,没有看见渔网。港口里,停泊的多是舢舨样的小船只。当地陪同人员指指点点,对我们做详细的介绍。比如,黄岐半岛的海域有三个湾两个口,即黄岐湾、定海湾、罗源湾和可门口、敖江口;有多少座海岛,有多少个港口等等。我听得津津入迷。我对黄岐半岛充满敬慕和神往。我暗自思忖,有这么大这么美的海域,这里的人家一定有着吃不完的鱼虾的。参观黄岐后,下午直奔半岛最末端的苔菉和北茭。我发现,北茭的海比黄岐湾更阔更大。仿佛也更蓝更美更壮观。尽管不见海风吹来,海面上依然荡漾着圈圈涟漪,犹如美女脸颊上的酒窝,煞是好看。可是,在当夜采访会上,我们听到的却是催人泪下又永难忘怀的辛酸和苦难。一位大队干部说,这里的海虽然大而深,我们只能当风景来看,当游泳池来游泳。大海没有给予我们什么实际的东西。船呀,大部分是当着交通工具用的。说出来,人们也许都不愿意相信,若干年前,我们队里有不少人家靠典妻卖子过日子。说着,这位干部哽咽了,用手背抹了抹眼睛。闻此,在场的人和这位干部一样,心情无比沉重,不知该说什么好,只有手中的笔不停地记着写着。这位干部叹了一口气后,补充说了一句:这正如我们群众常说的一句话,叫做:脚踏黄金地,手捧乞丐碗。我心底存疑,这究竟何因呢?另一位作陪的大队干部隐隐约约地吐出真情。他说,我们是海防前线。每个大队都有一个“三保站”,所有船只的橹枝和橹托都要存放到“三保站”里,用船必须登记,用毕要按时归队,重新寄存。再说,小小的舢舨船,靠一两把小橹,在这片大浪滔天的海洋,能摇多远呢?渔网也不能用大张的。靠小渔网只能捕些小鱼小虾,而且只能按照生产队的统一安排下海劳作。捕获所得平均分配到每家每户。半岛地区,山地少,靠几斤小鱼虾能填饱肚子吗?一条条壮汉有劲无处使,有力没处用。家庭大户的,为活人只好把孩子卖了。难以置信的是,一个孩子只能换几十斤的地瓜米!养不起老婆的,为了让孩子们活下去,只能把女人当做物品典出去了。等哪天有钱的时候,再赎回来…… 这一次探访半岛,虽然艳阳当空,阳光明媚,但一行人的心情却全是阴霾的,凝重的。离开时,大家的脸膛罩着的是黑压压的乌云,谁都沉默无语。不知为什么,这一次所谓的采风,却不见有哪一位作家写出作品来。

  二

  1984年,黄岐半岛建制发生了变化。作为中心集镇的黄岐在公社解体的同时,分解成两镇一乡,即黄岐镇、苔菉镇和安凯乡。这样,两镇一乡各自特色立即凸显出来。比如黄岐以港口优势明显;苔菉临海特点突出;安凯则依山傍海。这时候,属于黄岐半岛的有六个乡镇一百多个村庄。其中,筱埕镇的十一个村也在这个半岛之列。相对于苔菉而言,筱埕镇则有些内海的韵味了。

  我第二次走进黄岐半岛,去的就是筱埕镇的逻回村。我省文学界的一次讲习班曾经在逻回村举办。因此,我对这个村充满了好奇。有人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连江,逻回可算第一站!不少人也不晓得这阵温煦的风是哪天吹来的。果然,进村一看,逻回村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有新农村的气息。房子排列整齐有序,街道洁净,车子可直接开到家家户户的大门口。印象最深的是,有几幢闪耀着蓝色之光的玻璃屋。原来,这是一家国有水产综合场。主要从事海带苗种的培育。我专门采访了综合场后得知,别瞧这个依海而建的玻璃屋,它的科技含量可高着呢。连江县海域面积达到3100多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238公里,几乎每一处海湾都可养海带。可是,苗种要到山东、辽宁等地引进。主要原因是,海带苗种难以伺候。耐温是最艰难的一关。南方高温气候尤其考验着海带渡夏这一关。据介绍,经过几年的刻苦攻关,海带苗南移终于获得了成功。别看这小小的海带苗,有了它之后,黄岐半岛的变化悄然发生了。作为股级国有企业单位的逻回水产综合场,几年间走出了两位副县长!其中的一人还成了省海洋渔业厅的副厅长!这足以证明海带苗种成功培育对该县的经济和政治意义。

  有了本县的海带苗种后,黄岐半岛来了一场海水养殖大革命。从筱埕镇的逻回村开始,定海村、筱埕村、大埕村、东坪村、凤贵村、蛎坞村、蛤沙村、官坞村,全镇海带养殖热潮一波高过一波。接着迅速向黄岐镇的后仑村、大建村,苔菉镇的东洛岛、茭南村等扩展。连安凯乡的半山村也养起了海带。然后,又向罗源湾南岸的坑园镇和下宫乡蔓延。可以这样说,黄岐半岛内的所有与海水沾边的村庄没有不养海带的。许多村岛甚至把海带养殖作业作为他们一定阶段的主产业。海带养殖最为成功的是官坞村。

  官坞村地处黄岐湾内侧,右边就是定海湾。在海带没有出现之前,官坞人主要依赖村背后的山园栽种地瓜和大小麦过日子。穷困落拓程度比起苔菉来,谈不上好多少。养了海带后,整个村庄面貌变了。说到这一点,不能不提到一个人,这人就是官坞村领头雁科技兴海带路人的林哲龙。林哲龙26岁从部队退伍回村后,沐浴改革开放之风,第一人从村里承包下一片海域,果敢地做大面积的养殖。当年就获得丰收。丰产丰收的效应总是有着很大的影响力的。同村的乡亲们从林哲龙身上看到了大有前途的海水养殖之路。比如,许多村民立即跟进,尾随其后,也干起了承包海带养殖的活。翌年,再获成功。这时,全村的人坐不住了。林哲龙被村里推到民兵营长的位置上。接着,在他二十九岁的这年,被村民推选为一村之长。官坞村的变化由此又拉开了另一层的帘幕。当上村长后的林哲龙,他不仅忙着养殖海带的事,他更多的是,做着如何把海带这篇文章写大写好。就说海带苗种的事,一年,官坞村民在逻回场排队购买海带苗,结果排了几天几夜,却空手而归。原因是,逻回场的苗不仅要供应连江本县,更需要服从全省发展大局,做好莆田、宁德、泉州等地的苗种供应保障。因为本省内其他育苗场因种种原因已经无苗可供。在这重要关头,连江县委提出,要发扬龙江让水风格,优先保证外地生产需要。这种情况下,与逻回村只有几里路之遥的官坞村结果反而买不到一根苗。没有苗种意味着什么,道理不言自明。这事给林哲龙的启发是,想做好海带这篇大文章,必须有自己的育苗场!想干就干。当年,他同样选择了最靠近海边的滩涂,三年后,建成了比逻回还要大的育苗场。他干脆来个一不做二不休,请来国家海洋研究所的专家,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把大连的海带和连江本海出产的海带进行嫁接,培育出了“连杂一号”海带苗。这苗的优点是长度大,菜片厚,产量高。比传统的海带产量多出了两倍还要多!这下,官坞的“连杂一号”顿时名扬天下,连日本、韩国等都来官坞空运海带苗。产量高了自然是好事,但同时也带来了供过于求的市场饱和问题。曾经的一年,出现了海带严重滞销的情况。怎么办?林哲龙集中了他们村一班人的智慧,决定拿自己的海带做试验,将海带碎片后做打结式的加工即盐渍加工。这样,加工后的海带结可以冷藏,因此大大缓和了原产品的滞销压力。在开发海带结产品时,林哲龙受到启发,又接着进行了深加工,把海带切成片、丝、条,直至发展到了将海带直接做烘干处理。林哲龙的这一招在改变了海带命运的同时,也改变了海带养殖者的命运。因为海带加工业的崛起,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一段时间里,曾有卑贱甚至丑陋感觉的海带,经过这番加工后,身价大变,从丑小鸭成了金凤凰。后来,由官坞海洋集团加工的海带系列产品,进入了超市后,成了市民青睐的食品,尤其是“把海带回家”的压缩熟干海带,还成了连江人伴手礼。正因了海带的这一改变,人家渐渐知道了黄岐半岛有个名叫官坞的小村。官坞,因此成了全国十大魅力乡村。林哲龙在他担任村党委书记的位置上,也因了这个改变,不仅成了全国劳模,还连续两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一条海带不仅活泛了连江的海湾,为连江成为海洋渔业大县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也可以这样说,海带,为连江打响了名声。

  三

  1990年起,我去黄岐半岛的次数多起来了。

  这时候,从定海湾到黄岐湾,再到罗源湾,几乎所有的海域没有空闲着。与第一次看半岛比,三个海湾的水面上,四处漂浮着毛竹或泡沫塑料制作而成的架子。这里的海如田园一般,栽种下了各色各样的海水生物。官坞村,我来到更常了。几乎每年都来一次,每一次看官坞,发现都有新变化新花样。直到十年前,官坞又有了新发现和新发明。

  做为黄岐半岛前沿阵地的苔菉,变化速度是十分惊人的。仿佛是一夜之间,苔菉人就把头顶上的贫困帽子扔进东海随浪潮飘出了台湾海峡。这来自一阵风。这阵风,就是改革开放之风。正如当地渔民说的,这阵春风浩荡而来时,和涨潮的海水一样,挡也挡不住。 瞧,全镇的渔民甩开膀子,三十个人组成一副船,几十副铁拖渔轮,大气磅礴,千帆竞发开赶太平洋开赶印尼海,“向深海要鱼”成了当年苔菉渔家人的关键词。林同喜就是苔菉渔民的典型。

  渔业兴,百业旺。冷冻厂、海产加工场、船舶修配厂、渔网经营部、运输站、加油船,春笋一般长出来。整个镇找不到一个闲人。没有多久,苔菉人家没有人叫穷喊贫。一个个面色或红润或黝黑的年轻人,开始攀比生活的质量。房子换新了,渔船也变新了。身上的穿戴更是光鲜耀眼,引人瞩目。大部分的中年人脖子上或者手腕上喜欢挂着金项链或金手镯。女孩子更别说了,生产淡季了,便三五成群上省城县城的商场购买衣装。有的还专程来城市做一次头发。群众手上有钱了,自家的条件改观后,便想到大家天天要走的路。于是,在政府的发动下,能人出来了。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镇里的几条大道开始改造。重要的是,他们想到了进镇的路。上世纪七十年代前,整个黄岐半岛只有一条坡陡弯多坑坑洼洼的羊肠小道。上县城在山路上颠簸两个多小时不说,半天还看不到大海。群众最急盼解决的就是要有一条像样的通岛大道。在县里大力支持下,终于在1997年建成了一条黄岐半岛环海大道。这条长度近七十公里的大道,以高速公路的路面宽度把县城和半岛连接上了。

  令人欣喜的是,这条大道真是环海的,它不但改变了之前的翻山越岭,在一路平坦的大道上,可以领略到从敖江口到东海之滨的水色风光。环海大道把浦口的官岭村、筱埕的过半的渔村、安凯乡的高塘村、半山村、黄岐镇的四个街道全部连接起来,直抵苔菉。几年后,又打通了苔菉隧道。原来上一次县城至少需用两个半小时车程的苔菉,从这时候起,来返一趟县城,还不用九十分钟。大道一通天地宽。苔菉人发展生产的思路更活跃了。大海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引进鲍鱼品种获得成功后,即走向养殖的规模化。琇邦村、苔菉村、茭南村、北茭村的几十家鲍鱼养殖企业,从工厂化养殖起步,逐渐向自然海发展。从试养时的一百吨年产量,扩展到年产量三万多吨。当地又多出了一家专门生产鲍鱼养殖箱的塑料制造企业和三家鲍鱼加工场。有了这些源源不断的海产品,海上运输业出现了。处在海峡西岸中心点的苔菉镇,海上交通优势十分突出。北上就是浙江上海,南下就是广东海南。一艘六百匹动力的机船,不用半天即可到达上述几个地方。

  苔菉,一时成了黄岐半岛改革开放最直接最现实的受益者。改革开放之风,把苔菉吹得春意盎然。几年前,又引进了海水风电,那一瓣瓣白色的旋转着的叶片,不仅把海风转化成了电能,更修饰了渔乡风景。随着渔业的不断发展进步,苔菉自然迈进了城镇化行列。以镇政府所在地的苔菉村为中心,周边的六个村庄连成一体,成了人口多房子密交通商贸功能齐全的大集镇。七年前,富裕起来后的苔菉人,开始比拼文化。他们在文化建设中,注重一村一色。北茭村建成了妈祖公园;茭南村集中形态各异的礁石,建造了独出心裁的平流尾地质公园。苔菉村则建设了海滨沙滩娱乐场……去年底,在水深港阔的琇垹村,动工兴建了苔菉镇国家一级渔港。竣工后,它将容纳六百吨位以上的渔轮一千艘,苔菉渔港将成为连江县第一大海港。至时,预计年捕鱼能力将达到二十万吨。那时,连江赶上或超越山东荣成,成为全国海洋渔业第一大县希望在即。

  四

  打造建设海洋渔业大县的连江,罗源湾南岸不能小觑。

  做为黄岐半岛重要组成部分的罗源湾南岸,变化也是引人瞩目的。

  在改革开放前,在坑园公社的十七个大队中,有十六个与海有关。真正从事海水渔业的只有十三个。但是,除一个海上运输专业大队外,其余所从事的与海水有关的渔业生产,也不过是小船小网讨小海。其中大部分大队还是以养殖海带为主。就说四面环海的下屿岛和前屿岛,一岛所养的海带只有一千多亩。而且不稳定,受苗种等原因的制约,波动颇大,收成也是如此。许多生产队员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橹枝干了钱也干了。意思是海带收成完,分得不多的工分钱马上又掏空了。 改革开放后,罗源湾的波澜也来了。就以下屿岛为例,马上实行了包产到户。当年,一个三十名队员组成的生产队,一年只养三百亩的海带。放开后,最多的一户就养了一百亩。最少的也能养十亩。重要的是,机制一活,生产者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什么活都能干。除了养海带,他们还养了龙须菜等海澡。特别是大官坂垦区的围建成功,整个坑园成了养殖区。四万多亩的垦区成了聚宝盆和摇钱树。整片池塘,一年都能生产出几万吨甚至十多万吨的海产品。如梭子蟹、对虾、泥蚶、缢蛏、牡蛎等等。一年四季养殖出来的海产品源源不断地运往城市。养殖业带动了运输业和加工业。同时,一条长长的海堤,把下屿岛变成了半岛。下屿前屿屿头三屿的交通发生了深刻变化。原来只能凭潮汐靠渡船过往的孤岛,因了这条通岛路,和外界的联系密切了。生意也越做越大了。

  接着,建设“海上福州”战略出台后,三屿人民如沐春风,创造性地发展起海水网箱养殖业。下屿,原来空置着的海域全被利用起来,架起了数以万计的渔排网箱,投养下了金色的大黄鱼、银色的海鲫鱼、红色的石斑、橙色的真鲷和黑色的包公鱼,以及鲈鱼、美国红鱼、东方豚等几十种鱼类。让人笑话的是,当年,这里的海边人,想吃上一条像样的大鱼,竟然要凭户口本排着长队在国营的水产站门口等候供应。网箱养鱼业兴起之后,下屿岛人不仅为海洋渔业大县建设做贡献,更现实的好处是,他们不仅不用排队买鱼,想吃哪种海鲜,就着自家的渔排上,用笊篱似的网兜,往海里一捞,要什么有什么,全是活蹦乱跳的海味。因为有了网箱养鱼业,下屿村的变化同样天翻地覆。围海造地、群众集资建房、海岛新码头、新校舍、全省第一个海岛公园,还实现了全省首个乡村的“三线”下地。罗源湾一时还兴起了垂钓悠闲渔业。当年谁都想不到的是,当渔民的人,有的人,不仅海岛上有自己的新村房子,县城或省城也有一套;不仅海里有自家的机动船,路上也有自己开的小轿车。下海,还是进城,全凭自己的想法。

  由下屿岛撬动的网箱养鱼,迅速向黄岐半岛蔓延。黄岐湾、定海湾、可门口等也矗起了一排连着一排的网箱。最发达的是安凯乡的奇达澳,二十多年间,网箱养鱼成了黄岐半岛最妖娆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养殖总量占连江县的半壁江山。奇达澳,不仅养殖有海带、鱼虾,牡蛎,扇贝和贻贝,还有鲍鱼和海参。真可谓海产品应有尽有。奇达澳,为“海上连江”建设,谱写了一曲悠扬动听的奋进之歌。为此,还成为了全国十大海上摄影基地。

  五

  我又一次踏上黄岐是在2015年春天。同样是陪同福州市采风团的文友们。

  这一次,同样登上畚箕山,但感觉大不一样。海,依然是蔚蓝色的,仿佛比之前更宏伟更辽阔。与天空比,大海似乎更纯净更美妙,与对岸的距离仿佛变近变清晰了。当地领导介绍说,防空洞和巨频喇叭早成了风景。山上遍地盛开着的依然是粉红色的相思花。

  做为黄岐半岛中心区的黄岐镇,在改革开放潮流中,始终走在前头。该镇抓住海峡特色,打好对马对台贸易品牌。在二十前建成的国家二级渔港基础上,不断进行改造提升。十年前建成的新渔港,成了对台商贸的窗口和平台。特别是两岸实现通商后,黄岐渔港不仅为马祖同胞提供淡水、粮油米面、蔬菜等日常生活用品的服务保障,还成了台轮休憩地和交易站。黄岐当地出产的鲍鱼、鱼虾活鲜干品、大陆衣装直接在这里码头装运;从台湾或马祖来的特产,如“八八坑道”“马祖高粱”等酒也直接在这里上岸。

  2015年12月23日,第一艘开往马祖的客轮从黄岐启航后,正式实现了两岸直接通航。这一通航,结束了两岸绕道交通的历史。实现了过去从黄岐至马祖需要五天五夜到仅需二十五分钟的巨大转变! 改革开放之风,吹醒了沉寂的两岸。台湾海峡之水从此变得温柔、温馨、温暖了。

  六

  今年的春夏之交,我再次来到黄岐半岛。

  才到毗邻官岭的蛤沙村时,便被迷住了。原来,一个投资一百亿名叫定海湾小镇旅游的项目正从这个村落地。并且自去年动工以来,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前期基础性工程。这个工程,将以台湾海峡为大背景,以定海湾为海上旅游观光主景区,开发一系列与大海有关的让人赏心悦目的项目。比如,快艇玩海、舢舨垂钓、船上品海鲜、浅海游泳、划船体验、真海冲浪、礁石寻宝、海滨探海,以及海上会客厅等等一大批新颖项目。如果你觉得定海湾值得留恋,那么,这里还可能给你提供一套舒适清静低价的别墅或套房。到那时候,蛤沙村、蛎坞村、东坪村、还有大埕村、逻回村、直至筱埕等村的渔民,他们所从事的渔业都将成为休闲性渔业。定海湾旅游区将成了海峡两岸最优美最浪漫的海上花园。

  走向黄岐半岛深处时,还是走进了官坞村。 前面说过,在海带养殖业大发展后的官坞村,后来有了个新发现,这个新发现就是,鲍鱼养殖业兴起时才明白,原来海带却是鲍鱼最好的食物。这样,海带的销路不愁了,多大的产量都不怕,因为仅连江海域里的鲍鱼就能消耗将近一半当地养殖的海带。这是一。二,收成季节常遭遇的梅雨天也不怕了。海带一长成,从这个海域直接拖向另一个海域。保障鲍鱼之外,即使再遇阴雨天,可以将待收的海带直接拉进官坞集团的海带加工场,一整套先进的烘干设备一天就能烘干几十吨的鲜海带。“把海带回家”这款海带还供不应求呢。 瞧,处在官坞村一条路线上的日兴海产集团,也是黄岐半岛大型的海产品加工企业。它与官坞集团不同的是,精深加工生产鲍鱼和海参,还有丁香鱼等。据日兴集团黄副总介绍,去年,他们加工出品的鲍鱼和海参产值大幅提升,而且大部分出口海外。仅日兴和官坞等几家加工企业,就把黄岐半岛的海产养殖业给带动起来了。

  我为黄岐半岛的今天感到无比振奋。同时,我相信,有深化改革开放之力,黄岐半岛的明天一定会谱写和弹奏出更加铿锵有力、更加优美悦耳渔乡新歌。

【责任编辑:陈颖】
相关新闻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