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福州新闻网
电脑版
飞卡阅读 头条 福州 原创 专题 图解 H5 福建 天下 台海 海峡纵横电子竞价平台 福州人才 金融 福州都市圈 区县
福州新闻网

一都枇杷熟了 贵州来的农户笑了

2024-04-26 08:15:39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赵莹 王光慧 邱泉盛 包华

东西协作结出“共同富裕果”

一都枇杷熟了 贵州来的农户笑了

谷雨前后,正值枇杷成熟上市的季节。步入福州市福清一都镇的万亩枇杷生态园,只见漫山遍野的金黄枇杷挂满枝头,呈现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

驻足生态园,阵阵嘹亮的山歌和着果香飘来。循着歌声,记者见到一群在一都承包枇杷林的“新福州人”——来自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的果农们。

福州一都与贵州从江,相隔千里、天各一方,如何因一粒小小枇杷而结下不解之缘?原来,这源于一场民间自发、东西协作、无缝衔接的“接力跑”。

一都枇杷熟了 贵州来的农户笑了福清一都枇杷,成为福州和贵州两地农民的“脱贫果”。

共建

一粒改变贫困的“枇杷果”

4月22日,清晨6时30分,天刚蒙蒙亮,一都镇善山村的万亩枇杷园已热闹非凡。村民在枇杷林里忙着采摘枇杷,一辆辆农用三轮车在山上与山下的机耕路间来回穿梭。其中,就有贵州人韦祥林的身影——匆忙地啃了两个包子后,他便载着老婆和老乡来到果园。

今年45岁的韦祥林,与一都枇杷“结缘”已久。他是贵州从江县刚边乡宰船村人。早在1998年,年仅19岁的他就跟着贵州老乡来到一都镇善山村谋生,成为一名采摘枇杷的小工,工资每天只有25元。

一都镇位于福清市西北部山区,与莆田、永泰、闽侯等地接壤,山地面积15万亩,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与韦祥林千里之外的老家宰船村一样,这里面临着山地多、平地少、地理位置不占优势的窘境。

20世纪80年代,福建省、福州市扶贫工作队发现了一都镇云雾多、温差大的独特气候条件,意识到这块宝地具有适宜枇杷生长的独特优势。在他们的号召下,果大、色艳、肉厚、汁多、味美的枇杷很快吸引了大量农民广泛种植,枇杷一举成为一都镇群众脱贫的特色农业产业。

彼时,由于全镇枇杷种植面积高达5万多亩,一都在每年枇杷的修剪期、套袋期、采摘期都需要大量劳动力。于是,韦祥林等尝到致富“甜头”的贵州人介绍自家亲戚、同乡到一都镇善山村、后溪村等地务工,从事枇杷修剪、采摘等工作。经长年努力,他们和一都果农携手打造出如今的万亩枇杷生态园。他们和一都果农一样,依靠着“一粒枇杷”,逐步摆脱贫困。一都枇杷,成为缘系两地农民的“脱贫果”。

“今年的枇杷果个头大、汁多,产量比去年多,味道也比去年好,所以价格比往年都高。得趁着雨季来临前,争取抢收更多的枇杷。”与记者攀谈的过程中,韦祥林还时不时望向眼前的枇杷林,话语中满怀期待。

一都枇杷熟了 贵州来的农户笑了29岁的蒙新明(左一)带着母亲和爱人,欢欢喜喜地采收枇杷。

共享

一场无缝衔接的“接力跑”

山丘上、田地边、道路旁,饱满的果实让人垂涎欲滴。走进善山村,房前屋后处处是操着贵州口音的果农采摘枇杷的忙碌身影。然而,在这番盛景的背后,又有谁能想到一都枇杷曾经面临着荒废的窘境。

枇杷树长时间无人打理后,就会肆意生长,果园变得杂乱无章,最终只能废弃。早期因一都枇杷而致富的一批人中,有些已年迈体衰,有些则另寻生计,本就单一的枇杷树种也出现了老化现象。就在这时,贵州农民尝试着从一都果农手中接过种植的接力棒,逐渐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

10多年前,抱着试试看的想法,韦祥林从一都百姓手里承包了50亩、2500棵枇杷树,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贵州农户之一。

同样来自从江县刚边乡宰船村的王桥员跟随着韦祥林,完成了从枇杷采摘工到承包农户的身份转变。自承包了20亩、800多棵枇杷树以来,王桥员不仅盖起了房子,还在一都善山村生儿育女定居下来。

韦祥林、王桥员的不少老乡也纷纷效仿。得益于早期在枇杷林务工时学到的栽培技术,他们管理起枇杷林得心应手,使得一都镇不少废弃的枇杷林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这是一场共享枇杷发展成果、多方共赢的‘接力跑’。”在一都镇善山村党支部书记陈文南看来,对本地农民而言,外地人的“接手”既能避免枇杷林就此荒废,又能使他们得到一定租金;对贵州承包户而言,承包、管理枇杷林能够带来一份比漂泊务工更加稳定的收入,在提升他们从业热情的同时也有助于枇杷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对一都镇而言,外地承包户的接力,保持了一都枇杷的产业规模效益,让枇杷发展势头愈加强劲。

枇杷生态园发展稳中向好的今天,又一个枇杷收成季如期而至。王桥员白天在枇杷园里采摘、运输枇杷,晚上回到家进一步分拣、包装,迎来一年中最为忙碌充实的日子。看着一筐筐颗粒饱满、颜色金黄的枇杷,他情不自禁地哼起了贵州山歌。

一都枇杷熟了 贵州来的农户笑了35岁的韦金成一家在福清扎根。

共富

一次东西协作的“富裕果”

近些年,一都镇连续举办枇杷节,打响了一都枇杷品牌,一都枇杷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一都镇还通过枇杷品种改良、枇杷气象指数保险、电商扶持、智慧物流等举措,成为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示范点,促进了农民增收,也提升了人们在一都种植枇杷的信心,千里迢迢来到一都镇承包枇杷林的外地农民数不胜数。

35岁的韦金成、29岁的蒙新明是从江县东朗镇的苗族人。虽是这几年刚来枇杷园务工、阅历尚浅的“新手”,但在一都老果农手把手的指导下,他们渐渐掌握了枇杷栽种的门道,成功在一都扎下根来。

目前,常住在善山村的新“一都人”共有30余户、近200人。其中,从事枇杷种植的贵州从江县刚边乡宰船村人就有50多人。每逢枇杷采摘季,他们还会喊来各自父母、亲戚帮忙,高峰期足足有100多人在一都善山村,占到宰船村全村劳动力的三分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枇杷的采摘高峰期,在一都从事承包、采摘的外地人有近千人,外地人承包的枇杷占一都枇杷产量近三分之一。

“随着一都枇杷声名远扬,枇杷收购价也水涨船高,从10年前的每公斤4元多升至12元至16元。”陈文南说,尝到承包枇杷的甜头后,越来越多来自贵州、湖北、四川等地的外省农户也加入接力种植的行列。

一都枇杷熟了 贵州来的农户笑了福清一都枇杷丰收,贵州农民笑开颜。

此外,一都镇政府在子女教育、住宿安排、权益保障、技术帮扶等方面为外来农户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融入一都枇杷产业。日常打理枇杷之余,外地农户还能利用闲暇时间在一都或周边打点散工,多数人的子女就读于善山小学、一都中心小学、一都中学。“在一都,我们没有任何后顾之忧。”韦祥林说,“这里已成为我们第二故乡,生活比老家更好、更便捷。”

如今,走在一都镇的街头巷尾、田间地头,挂着外地牌照的汽车随处可见。“这些都是靠一都枇杷发家致富的外地承包户的车。”陈文南说,有些人在老家买了房、买了车,有些人则翻修老宅盖了新屋。

一粒粒金灿灿的枇杷果,不仅是一都果农的乡村振兴果,也是外地农民发家致富的“黄金果”。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一都镇党委书记俞强说,贵州从江与福州一都虽相隔1000多公里,但因小小枇杷携起手来,谱写了一段民间自发、东西协作的“山海”情谊,开辟了一条双向互动、合作共赢的创新之路,奏响了一支共建共享的共同富裕“协奏曲”。(记者 赵莹 王光慧 邱泉盛/文 包华/摄

【责任编辑:徐匆】
相关新闻
福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

日新闻排行榜周新闻排行榜月新闻排行榜
烈火之鉴!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警示录!
烈火之鉴!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警示录!
福州纺织工业元宇宙辅布司园区揭牌
福州纺织工业元宇宙辅布司园区揭牌
福州240小时过境免签宣传片《让世界看见福州》
福州240小时过境免签宣传片《让世界看见福州》
紧急救援!福州一对年轻男女被困
紧急救援!福州一对年轻男女被困
福州房产频道
福州市不动产登记再升级 一窗服务延伸至邮寄环节
福州市不动产登记再升级 一窗服务延伸至邮寄环节
专题推荐
第二届中国侨智发展大会
2024年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旅游节
2024“一带一路”商协会大会
2024年福州市网络文化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