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准穷因着力治穷根 老区贫困村脱贫焕活力
在精准扶贫的措施推动下,杨边村焕发新的活力
厦门网讯(记者 马庆伟)三明的宁化既是原中央苏区县,也是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由于诸多因素,老区苏区县仍然面临贫困范围广、贫困人口多、贫困问题突出等问题。然而,宁化县杨边村第一书记林常永,依托省国土厅优势,凭借对政策的了解,找准切入点,通过合理的土地流转,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生态旅游观光产业,走出了一条扶贫治穷的新道路。26日,“长征路上奔小康”福建网络媒体走转改采访团走进宁化县杨边村,探寻老区扶贫村的脱贫致富经。
杨边村位于宁化县西部的石壁镇,全村共有347户,1396人,全村覆盖面积4346亩,原来的村民以传统农耕为主,靠天吃饭,生活贫苦。
杨边村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观 林常永是福建省土地开发中心派驻宁化县杨边村的“第一书记”。刚到杨边村任职时,“村口几乎就是光秃秃的一片,什么都没有。”林常永说。不仅如此,当时杨边村有贫困及低保家庭35户72人,村集体累计负债66万元。
林常永到任后,挨家挨户走访、摸底。“贫困户的主要困难是缺资金、缺技术、缺理念,所以我们本着治病对症、治穷治根的原则,制定了“五双四有”整村推进的工作机制的扶贫思路”。林常永说,所谓的“五双”,就是“双盘”(盘活资产和盘活土地)、“双入”(土地入股和村财入股)、“双带”(龙头企业带动和新经营主体带劲)、“双建”(生态家园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双增”(贫困户增收和集体增收)。而所谓“四有”则是一村有一品、环境有整理、配套有提升、脱贫有保障。
寻准了穷因,就下手治穷根。林常永通过土地增减挂钩政策拆除旧房危房、猪牛圈栏、露天厕所等,使资产变成资金,解决了贫困村“无钱做事”的困难;通过土地整治,在获得国家拆旧补偿收入的同时,在新增耕地上种植作物,增加村民收入。
此外,通过土地入股和村财入股结合的方式,村里流转了近千亩土地承包经营权,村里建起了农业观光园、山羊养殖合作社和葛藤凹乡村旅游公司,并。林常永说,村部开展了针对贫困户的精准扶贫工作,积极引导贫困户劳动力到现代农业观光园就业,吸纳贫困户参股生态立体养殖,聘请他们从事公益性岗位,增加工资收入;其次,通过“公司+农户”的形式,农民可以认养小羊、种植饲料,从而增加领养户的收入,村里的村财也得到了增收。林常永说,农民通过土地入股的葛藤凹酒店每年可以分红1600多元,村集体每年也可有30万元以上的收益。
在林常永的努力和措施的推动下,杨边村的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观,生态旅游观光产业得到发展,群众收入也大幅提高,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到两年,杨边村全村就有25户贫困户实现了脱贫,占贫困户总数的71.4%。
现在,站在杨边村的农民文化公园,整齐的石板路两旁新种植着充满生机的小树苗,广场前的大茶壶景观不断传来涓涓流水声,整个村庄焕发着无限的活力。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
- 福网推荐
- 社会
- 时政
- 天下
- 口腔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