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上杭古田镇五龙村迎来红色旅游“小时代”
上杭古田镇五龙村廖炎河的“红军可乐”作坊
“穿解放鞋来赶集的,肯定是五龙村人!”
2009年以前,古田镇五龙村房屋低矮破败、旱厕满村臭、交通闭塞,是一个贫困的小乡村;2009年以后,五龙村迎来了红色旅游“小时代”,发展农家乐和农村淘宝等经济产业,不仅使村民的钱口袋渐渐鼓起来,也让全村“颜值”提高,成为了游客口中“最美红色乡镇”。
“五龙村如今变化可大哩!”这是古田镇五龙村党支书廖德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廖德方口中的“变”是村里昔日土路翻修成的宽阔水泥路,是不少村民建起的新屋、开上的小轿车,是立面改造后全村黑瓦白墙红砖扮靓.......
红色旅游兴起 村民鼓了荷包 美了村貌
而全村脱胎换骨的改变,全因五龙村有一个先进的基层党组织。 据了解,五龙村共有5个自然村组成,分为9个村民小组,党员50余人,人口达1200余人。五龙村党支部深谙起步靠输血,发展靠造血的道理。五龙村党委经过研究制订了红色旅游致富路,要求村党委成员带头“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把主要精力和心思用在发展农村经济和促进农民增收上。
2009年2月,由党员带头,五龙村借助红色文化的“东风”,以八人为一组,五龙村农家乐的生意张罗起来了。
试水“农家乐”,五龙村起步并不顺利。“由于当时村容村貌比较脏乱,每天游客寥寥无几,农家乐一天只开一两桌。”廖德方说,为了打造古田镇五龙村红色旅游的烫金名片,村镇党支书率先垂范,铁腕整治垃圾围村、旱厕绕村和两违建筑,并同扩宽村道、生态治理等民生工程项目联动治理,卓见成效。此外,为了帮助村民实现经济“造血”,党员干部还赴外取“真经”,为农户脱贫致富带去了先进经验。
2010年,五龙村的红色旅游经济渐次迈入正轨,全村日接待量达到2000余人,全年接待量达到70余万人次。“五龙村的农家乐常常出现爆满的状况,很多游客从广州、福州、厦门赶过来吃农家菜。生意好的时候,游客甚至村里连饼干都买不到。”廖德方一脸喜滋滋。
据悉,2011年,古田镇五龙村党支部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福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龙岩市先进基层党组织、2011—2013年度“信用村”称号、2009—2011年度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第十二届(2012—2014年度)文明村。
红色旅游带动青年返乡创业
红色旅游火了,带动了村民返乡的浪潮,不少外出打工的村民纷纷回乡务工,当起了导游、观光车司机、景区讲解员、保安、淘宝店主.......据了解,2009年以前,全村的年人均收入仅为6000余元,到2016年,年人均收入已经翻了一番。
五龙村村民廖炎河就是青年返乡创业的一枚成功“样本”。2013年,从福建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福州打工。2013年,回家看到五龙村的变化后,廖炎河嗅到“红色”商机。他毅然回到老家五龙村,并依托方兴未艾的红色旅游经济,将古田镇的土特产“红军可乐”推上互联网,成为一名微店主。
令廖炎河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家家自酿的最平常的米酒“红军可乐”,搭上互联网的东风,竟然火了一把。“红军可乐此前卖到15元一斤,且销量不高。现在,红军可乐已远销内蒙古、北京、河南、河北等地,一年可卖出一万多斤,年营业额达到20余万元。”他说,在旺季的时候,需要两三辆载货车来发货,每个月的营业额达到了两三万元。”
在五龙村,当农村电子商务的春风拂过这片红色土地,像廖炎河一样春风得意的青年数不胜数。近年来,古田镇五龙村依托红色旅游经济,嫁接互联网将红色风潮刮向了全国。 记者陈慧慧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
- 福网推荐
- 社会
- 时政
- 天下
- 口腔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