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市:公共文化夯实基础 慈善产业一枝独秀
吴创文
吴忠市位于宁夏中部,素有“塞上江南”“塞上明珠”之美誉。全市总人口143.7万,其中回族人口76.2万,占53.1%,是全国回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地级市,有中国“回族之乡”之称。吴忠是一个多元文化融合荟萃之地,黄河文化、回族文化、红色文化以及移民文化、慈善文化交相辉映、异彩纷呈,荣获中国回族建筑文化之乡、中国清真美食之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等“国字号”桂冠,是中国(宁夏)回商大会永久举办地。
近年来,吴忠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策划和组织实施“公共文化服务进慈善产业园区”项目,大力弘扬慈善文化,有力地推动了吴忠慈善产业发展,为“黄河善谷”慈善文化建设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打造“慈善吴忠”集聚慈善产业
吴忠市既是宁夏“黄河善谷”战略构想的起始地,也是“黄河善谷”战略的核心区。
所谓“黄河善谷”战略,是2010年底,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依托宁夏黄河金岸建设,布局若干个慈善产业示范基地,联结成分工协作密切、产业相互衔接、经济效益明显的慈善产业长廊,最终形成企业招善引资的政策洼地、践行社会责任的道德高地和投资兴业的理想之地。“黄河善谷”战略构想的实施,是把传统的救助型、补助型输血慈善提升为现代的产业型、发展型造血慈善,是对“黄河金岸”内涵上的丰富和外延上的拓展,对于带动宁夏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精准脱贫,加快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吴忠市有15.06万贫困人口,10.42万各类残疾人,占总人口的7.31%。自自治区“黄河善谷”战略构想提出以来,吴忠市从激活慈善文化基因入手,积极打造“慈善吴忠”,以慈善文化集聚慈善产业。
吴忠市积极创建慈善城市,研究制定了《吴忠市创建全国慈善城市工作规划》,出台了《关于加快“慈善吴忠”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加快“慈善吴忠”建设责任分工的通知》。不断加强慈善理论研究,充分挖掘黄河文化和回族文化中的慈善内涵,提炼精髓,举办了中华黄河坛·感恩母亲河“黄河善谷·爱心接力”“黄河善谷”高端论坛、长河大爱——宁夏黄河善谷吴忠慈善产业主题晚会、关注民生·共享和谐慈善基金募捐、携手慈善事业·共创和谐吴忠慈善评选、现代慈善理论征文等重大文化活动和“日行一善”活动,推出全面阐述现代慈善文化理念的著作《长河大爱》,以及设立慈善宣传网站、专栏、专题,广泛开展慈善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乡村、进医院、进商户、进军营、进宗教场所“十进”活动,宣传和弘扬慈善文化,提高人们对慈善文化的认知、认同和参与度。积极培育和发展慈善组织,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慈善事业的热情。制定出台了《吴忠市慈善组织培育扶持(招善引智)优惠政策》和《吴忠市全民参与慈善激励政策》,成立了吴忠市慈善总会、吴忠市慈善基金会、吴忠市慈善志愿者协会等一大批慈善组织,创立了“王兰花热心小组”“秀玲583爱心传递室”“430智训室”等一批慈善服务品牌。2011年,吴忠市被中国慈善年会命名为“中国慈善2011年度推动者”;2012年,吴忠市成功承办了“第二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发布会”,并被评为“七星级慈善城市”;2014年,在北京举办的第三届发布会上,吴忠市再次被评为“七星级慈善城市”,位列“中国城市公益慈善百强榜”第28位。
“慈善吴忠”的建设,吸引了更多企业来吴忠发展、投资兴业。截至目前,立德、弘德、同德三个慈善产业园区规划面积达到187.06平方公里,入园企业34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2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62.9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44.06亿元。
植入文化理念为慈善产业园区铸魂
实施“公共文化服务进慈善产业园区”项目,其首要任务就是要把文化理念深深植入慈善产业园区,激发园区和企业的文化自觉,增强文化兴园、文化兴企意识,引导园区企业大力推进慈善文化和企业的核心文化建设,努力构建文化自觉驱动机制,将核心文化各项要素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决策全过程,铸就慈善产业园区的灵魂,筑牢慈善产业园区的发展基础。2015年7月1日,弘德慈善产业园区瑞丰葡萄酒业公司党支部组织公司全体职工开展“罗山行”活动,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组织职工参加“抗战诗歌朗诵”等活动;弘德彩印包装公司将每周四定为文体活动日,举办羽毛球、台球、排球、乒乓球等比赛。这些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既活跃了员工的业余生活,增强了凝聚力和向心力,又展示了全体员工的精神风貌,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了企业的发展。
为保证“公共文化服务进慈善产业园区”项目的顺利实施,吴忠市选取市辖立德、弘德两个慈善产业园区先行先试。首先,成立了以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文体新广局、财政局和立德、弘德慈善产业园区等为成员单位的“公共文化服务进慈善产业园区”工作领导小组,对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和实施。其次,将项目工作经费纳入市财政专项经费予以保障。同时,改进投入方式,将发改、扶贫、建设、文化等相关项目和资金进行统筹安排、有效整合、捆绑使用,重点支持慈善产业园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公益性文化活动开展,并向中小微企业和残疾员工比例高的企业倾斜。再次,把“公共文化服务进慈善产业园区”项目作为重点工程纳入对慈善产业园区的目标考核,促使立德、弘德园区将此项工作与其他各项重点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吴忠市还按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要求,制定了《吴忠市“公共文化服务进慈善产业园区”示范项目建设规划》和《吴忠市“公共文化服务进慈善产业园区”示范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将慈善产业园区文化建设纳入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评价考核体系,明确目标任务、工作内容和责任分工,并按照制定的各个阶段的时间任务表,定期检查通报,严肃责任追究,确保“公共文化服务进慈善产业园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推动慈善产业发展
在实施“公共文化服务进慈善产业园区”项目过程中,吴忠市积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机制、内容、方式和手段。
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园区及企业文体设施趋于完善。3年来,吴忠市各级各单位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支持园区企业建设文化活动室、爱心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展览室等文化基础设施。目前,已在立德、弘德慈善产业园区建成综合文化活动室18个、电子阅览室14个、流动图书室15个。政府部门的倾力扶持,带动和激发了园区企业自办文化的内动力。立德、弘德慈善产业园区建设了2个综合性职工文化服务中心和20个企业文化示范点。弘德彩印包装、伊利乳业等企业聚焦职工文化需求,先后投入260多万元建设文体活动场地。弘德彩印包装公司设计建设了2000平方米的职工文体活动场所。
创新供给方式,加大园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结合开展“文化十进”等文化惠民工程,吴忠市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机构免费向园区企业开放,并开展流动服务,向园区和各企业送演出、送电影、送图书、送展览、送讲座、送培训、送设备、送产品。全市组建了120多人的公共文化进慈善产业园区志愿服务队伍与园区企业面对面、点对点开展服务,为园区职工免费进行音乐、舞蹈、书法、美术等方面的艺术培训和文艺创作指导。2015年,文化志愿服务进慈善产业园区项目被文化部评为“文化志愿服务推进年”系列活动示范项目。
提供“菜单”式服务,满足园区员工多样化文化需求。吴忠市文体新广局协调市文化馆、图书馆、宣传文化中心、回族艺术团等单位按照“自愿选择、个性定制、统一配送”的原则,精心定制《公共文化服务进慈善产业园区服务菜单》,为园区提供专场演出、文艺骨干培训、书法摄影展、开展各类读书活动、指导企业组建文艺团队等10项免费上门服务。先后帮助夏进、伊利等5家大型企业组建了文艺团队,为5家大型企业、13家中型企业和27家小企业培育和提炼企业精神。
突出“慈善文化”内涵,强化对残疾员工的特色服务和个性化服务。吴忠市在慈善产业园区文化设施的内容、内涵、项目建设上,着力突出“慈善文化”特色。帮助园区建立“康复训练示范站”和“康复训练基地”,为残疾人配备康复设备和活动器材。组织开展了吴忠市“残疾人自强模范人物”“优秀残疾人创业就业”“创业之星”评选等活动。创编歌曲《长河大爱》、音乐情景剧《我要飞翔》、宁夏弹唱《慈善产业花盛开》等大量反映慈善主题的文艺作品,并邀请残疾员工同台表演。吴忠市文化馆还在弘德慈善产业园区专门开展刺绣、剪纸、编织培训和“百姓艺术健康舞”培训,举行“我与慈善”专场文艺演出,指导企业设立员工才艺展示墙,展示残疾员工创作的手工作品,增强残疾员工的自信心。
加强对慈善产业园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和发展能力。吴忠市在慈善产业园区设立了“企业人才培训中心”,开办“黄河善谷”培训基地,在培训课程中融入文化艺术门类和法律知识方面的内容,有效提升园区员工的文化艺术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技能。公共文化服务进慈善产业园区有力促进了慈善产业的发展。2015年,立德、弘德慈善产业园区入园企业达到283家,规模以上企业达到63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2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5.5亿元,解决残疾人等贫困人口就业13176人。
在取得已有成绩的基础上,目前,吴忠市正在总结经验,推动慈善产业园区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向标准化、均等化、特色化、个性化、品质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
- 福网推荐
- 社会
- 时政
- 天下
- 口腔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