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度设计到示范区创建实践的“中介”
张云余结红
1月的云南楚雄乍暖还凉,就在这个时候,从北京传来一个好消息:《楚雄彝族自治州文艺表演队伍培育及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制度设计研究》以西部组第4名的优异成绩顺利通过了第二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制度设计课题评审。
“专家组给予了该课题很高的评价,认为课题富有地方特色,符合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抓住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细微但又重要的方面;整个课题研究做得非常规范,调研细致、深入,数据翔实;研究成果既贯彻了中央精神,又做出了有益探索。”楚雄彝族自治州文体局公共文化科科长余涛激动地说。随着课题研究工作的有序推进,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实施,与楚雄州如火如荼开展的其他示范区创建工作有机结合,正推动形成一系列科学、高效、常态化的体制机制,极大地激发了体制内外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作为全国第二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城市之一,如何在这样一个良好的大背景下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2014年以来,楚雄州先后开展了《楚雄彝族自治州文艺表演队伍培育及其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制度设计研究》、《民族贫困地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治理能力机制研究》、《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研究》等课题研究,不断推进制度设计研究与创建实践紧密结合、良性互动。
以《楚雄彝族自治州文艺表演队伍培育及其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制度设计研究》为例。彝族是一个以“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著称的民族,在楚雄州的公园、广场、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男女老少形式多样的“跳脚”“对歌”,歌舞娱乐活动成为百姓最主要的文化生活方式。因此,楚雄州成立了以州委、州政府和云南省文化厅分管领导为正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制度设计研究领导小组,并邀请国内公共文化服务研究领域专家担任课题顾问。
“理论打基础、实践练动手、研究促成果。”课题组按照“三三制”原则组建,包括专家学者、公共文化管理者和基层一线文化工作者,广东省深圳市文化研究中心等机构也参与了课题研究。在开展文献研究、书面调查、异地调研的同时,深入全州10个县市30多个乡镇、村进行了广泛调研、考察和座谈,历时1年多,形成了“1+1+n”的制度设计研究成果。其中,“1”指形成了基础性研究成果《楚雄彝族自治州表演艺术发展状况大调查报告》;另一个“1”指完成了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理论研究成果《楚雄彝族自治州文艺表演队伍培育及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制度设计研究报告》;“n”指出台了《关于培育文艺表演队伍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制度成果。
制度设计推出的系列政策措施,极大地激发了体制内外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015年7月组建的以楚雄彝族自治州民族艺术剧院为龙头的“楚雄州演艺联盟”,通过整合资源,创作演出了大型彝剧《彝人三色》、《彝·歌》和小彝剧《喜洋洋》、《喝三秒》等多部在全国、云南省获奖的优秀作品。形成“全州新剧节目展演”制度化,开展了获奖作品巡演、县市农村文艺展演和业余文艺队汇演等活动;以彝族火把节、赛装节、左脚舞文化节等民族传统节日为载体,组织文艺表演队伍参与节庆文化活动。截至2015年底,楚雄全州文艺表演队伍发展到2000余支,年演出1万多场次,惠及群众600多万人次。公共文化服务内涵不断丰富,民族文化资源不断转化为特色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课题研究成为从公共文化服务制度设计到出台系列政策措施的必要“中介”,较好地完成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课题研究是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的有力措施之一,相信随着创建工作的全面推进,楚雄州将进一步形成既具有自身特色、又对全省乃至全国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具有示范和借鉴意义的‘楚雄经验’,构建符合文化发展规律、惠及全民、公平均等、具有本地特色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较好地完成示范区创建工作。”余涛说。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
- 福网推荐
- 社会
- 时政
- 天下
- 口腔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