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胜利,不能忘记我们的海外乡亲”
福建举办系列活动弘扬侨胞抗战精神
新华网福州8月10日电(记者 王文清 王凡凡)“闽籍华侨在抗日战争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很多事迹值得传播。他们在抗日战争中所展示的精神,可以演变成为我们爱国爱乡的福建精神。”
近日,福建省侨联主席王亚君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如是表述。
作为我国第二大侨乡,抗战时期,分布在世界各地的闽籍华侨有将近300万,占华侨总数的1/3强,南洋华侨中大部分都为闽籍。
王亚君认为,闽籍华侨在抗日战争中的特点,可以用“一早三多”来概括。
“一早”即救援团体成立早。1928年济南惨案一发生,山东筹赈会就成立起来,之后规模不断壮大,层次不断提高,最终形成了南洋华侨的总集合――南洋筹赈总会,会长就是陈嘉庚先生。
“三多”即人力多、财力多、投资多。闽籍华侨参加抗战的人最多,财力物力贡献最大,抗战时期在国内投资也最积极,糖厂、矿场、药厂、橡胶厂等等,为国家维持经济运行、民生正常提供了直接帮助,形成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组由福建省社科院提供的材料为上述概括提供了注脚:
首先是捐款捐物,从抗战爆发到1940年年底,闽籍华侨共捐款近1亿元,捐献飞机217架,坦克27辆,救护车上千辆。
其次是成立了众多救国抗日团体,包括菲律宾华侨援助抗敌委员会、南洋总会、南洋华侨筹赈祖国伤兵难民委员会总会等。
第三是抵制日货,南洋各地闽籍华侨专门成立了抵制日货运动的领导机构,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抵制日货运动,不买日货,不为日商做工,不把军需物资供给日本侵略者。
第四是航空救国,如菲律宾华侨购买了15架飞机,组成菲律宾华侨飞虎队回国抗战;缅甸华侨购买10架战斗机,编成缅甸华侨号送给祖国抗战。
第五是回国参战,如“菲律宾华侨救国义勇队”、“南侨机工”等
第六是坚持抗战,反对投降。抗战初期陈嘉庚先生针对汪精卫之流而作的“电报提案”--“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曾震惊海内外,给了妥协投降派一当头棒喝。
“闽籍华侨除了广泛发动、全民参与、同仇敌忾外,还体现出血浓于水这样一种情怀,认识到祖国是他们的根,只有祖国强大以后,海外的华侨才有立根之本,”福建省社科院副院长李鸿阶告诉记者。
李鸿阶曾担任过社科院华侨所所长。在他眼里,除了被毛泽东主席评价为“民族的光辉,华侨的旗帜”的陈嘉庚先生外,闽籍乡亲抗战事迹中最感人的首推“南侨机工”。“南侨机工”的全称是“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抗战爆发后,中国沿海口岸及对外交通要道先后沦陷,国际军援运输濒临断绝。在此背景下,1939年新开辟的滇缅公路就成为战时西南大后方唯一的国际通道,海外华侨捐赠的军需物品、药物和世界各国支援的军火物资均需依赖此路输入。这条全长1146公里的公路地势险恶,非有熟练的机工难以胜任。由于当时国内机工十分匮乏,只好请陈嘉庚先生与“南侨总会”代招华侨机工以救燃眉之急。消息传出即得到了南洋华侨的热烈响应,由此诞生了“南侨机工”这一专有名词以及有关“抗战运输线上‘神行太保’ ”的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传说。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
- 天安门广场7年后再现山水花坛 将延续至国庆节后(2015-08-17 10:19:42)
- 96岁老兵讲述入缅抗战往事 应邀在京参观大阅兵(2015-08-17 09:57:19)
- 70年前漳州《大刀报》 “号外”日本无条件投降(2015-08-17 08:29:16)
- 抗日老战士姜志一讲述戎马生涯:曾在日寇炮击下死里逃生(2015-08-17 07:57:48)
- ——全国各地及我驻外使馆和华侨华人团体举行活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2015-08-16 16:05:26)
- 东方“诺亚方舟”:一位法国神父与30万中国难民的抗战坚守(2015-08-16 15:38:12)
- 福网推荐
- 社会
- 时政
- 天下
- 口腔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