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94岁抗联女战士刘淑珍忆抗联岁月

2015-05-29 10:07:45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东北四市党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型联合采访活动系列报道

94岁抗联女战士刘淑珍忆抗联岁月

  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哈尔滨日报、长春日报、沈阳日报、大连日报等四市党报于5月25日联合开展“重走抗联路 铭史看振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型联合采访行动”。27日,采访团在依兰采访94岁抗联女战士刘淑珍讲述她的抗联岁月。

  刘淑珍,女,1923年出生,1936年参加东北抗日联军,先后在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稽查处和被服厂工作,1940年被捕,随后与部队失去联系,在家务农至今。

  刘淑珍讲述:1923年我出生在黑龙江依兰县德裕镇舒乐村北白家屯。我3岁时就失去了母亲,在跑腿窝棚里和父亲刘武,伯父刘文,叔叔刘双、刘宝及哥哥刘殿奎一起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1931年,生活维持不下去了,我就跟着家里人搬到了松花江南涌泉乡阿木达屯。我的父亲是抗联地下交通员。当时,抗日地下人员在周围活动十分频繁,当地已经是抗日的红地盘,成立了很多抗日救国组织,我们家也成了抗日的堡垒户。

  年少志不穷,毅然入抗联

  我是1936年下半年参加的抗联三军,当时三军的驻扎地在四块石山(位于黑龙江省中部依兰县与铁力市交界处,属小兴安岭山脉)的西北部,军长是赵尚志。我起初在三军稽查处,后来调到被服厂工作。稽查处有200多人,是保卫三军司令部的,当时的领导是葛文魁副官。我们住在山边的沟里,离司令部有二十几里路。我的主要工作是给司令部送信,因为知道我不识字,不会泄密。送信的时候还得两个战士一起,不让我自己走。我骑马骑得挺好,于是就给了我一匹马。别的战士上马都得扶着马鞍,我不用,一蹿就上去了。

  后来由于部队官兵缺衣少穿,我被调到三军被服厂工作,就在现在四块石山东北的山沟里。早些时候那儿做木头时有个大棚子,日本鬼子来了以后不让做木头了,但是棚子没拆。我在那待了两年,当时有7个女同志一起做活。有个姓车的经常来我们被服厂,他那时候40多岁,我们管他叫车军师。我们做出的衣服由他过数,过完数他给各师、各团往下发。他还管钱,我们一年能赚一块五毛钱呢。到了1937年末,鬼子看得紧了,布匹什么的都送不到山上了,我们就各回各部队了,我于是又回到了三军稽查处。

  那年我14岁,也能干不少事情呢,比如打仗时送子弹、送水、抢救伤员。我们几个战士往回抬伤员,抬不了就背着。怎么背呢?比如有战士腿坏了,我们五六个人,两个人抬脑袋,一边一个抬手,还有一个抬腿,就往我身上一放。我没少扛!当时还治好不少伤员呢。

【责任编辑:陈玲云】
您看完此新闻的心情是
  • 鼓掌

    鼓掌

    0人
  • 愤怒

    愤怒

    0人
  • 开心

    开心

    0人
  • 难过

    难过

    0人
  • 惊讶

    惊讶

    0人
  • 恐怖

    恐怖

    0人
  • 点赞

    点赞

    0人
  • 蜡烛

    蜡烛

    0人
  
     
福网视听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