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何以伟大
四、伟大团结,凝聚钢铁意志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长征的胜利,正是因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始终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始终高举团结的旗帜,正确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使得红军内部官兵之间、军民之间、各路红军之间以及红军同少数民族之间,实现了空前的大团结,才最终克服重重困难,谱写出惊天地、泣鬼神,光耀千秋的伟大胜利。反对分裂,实现党内团结,保证和实现党指挥枪,是红军长征胜利之魂。红军长征初期,关于党的领导、党和军队的关系等重大问题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1935年6月,懋功会师后,当张国焘得知红一方面军只有不足3万人时,便依仗自己人多枪多开始向中央伸手要权,并不断制造分裂。1935年10月,张国焘在卓木碉公然宣布另立中央,自任“临时中央主席”,宣布“毛泽东、周恩来、博古、洛甫应撤销工作,开除中央委员及党籍,并下令通缉”。面对张国焘的分裂举动,党中央经过不懈斗争,终于迫使其取消所成立的“中央”,继续北上,重新实现了党内和红军内部的团结。长征途中对少数民族的尊重和团结,赢得了少数民族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极大地巩固了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1935年5月,红军先遣队进入大凉山彝族地区,红军总参谋长兼中央红军先遣队司令刘伯承同彝族果基部落首领果基约旦(小叶丹)歃血为盟,实现了民族团结,使红军顺利通过这一地区,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等赢得了时间,粉碎了国民党对红军的围追堵截。这些发生在长征路上的真实故事,印证了只有党内团结、军民团结才是取得胜利的核心和根本。
五、伟大英雄,锻造民族脊梁
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造时势。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一个英雄群体的壮烈之举,同时也是锻造、锤炼党和红军英雄的巨大熔炉。铁流滚滚、充满硝烟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既有决胜千里之外的领导集体,更有誓死决战沙场的普通战士,他们是中华民族永远的英雄和不朽的丰碑。遵义会议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成熟、稳定的中央领导集体。正是在这一领导集体的正确指挥下,红军展开机动灵活的运动战,四渡赤水、佯攻贵阳、分兵黔东、威逼昆明、巧渡金沙江,彻底摆脱了长征初期的被动局面,中国革命开始转危为安,实现绝地逢生。长征中的领导集体是英雄的集体,那些千千万万平凡的红军战士更是英雄的真实写照,有些红军战士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满脸稚气的年华。长征路上有的女红军在途中分娩,在没有医生和护理人员的紧急时刻,许多红军战士自发留下来掩护、等待,甚至为此献出生命。美国著名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这样评价长征:“长征举世无双,迸发于其中的英雄主义火花燃起了11亿人口的民族的梦想,使中国沿着无人能够臆测的命运一路向前。”
六、伟大转折,昭示中国未来
磨难和挑战往往昭示着成功与新生。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它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形成了中国革命成熟坚强的领导集体,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领导中国革命的开始,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群众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奠定了坚实基础。湘江战役失败后,党和红军从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一直到遵义会议,不断讨论党的领导路线问题。遵义会议明确回答了红军战略战术方面的是非问题,指出博古、李德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推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团”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解决了党内面临的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遵义会议,实现了由被动失败到起死回生和绝地反击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中国革命走出低潮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中国革命从国内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的历史性转变,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提供了重要军事骨干。跟随红军长征的美国著名作家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中写道,在经历了长达两年多的长征后,红军成为“历史上一支无与伦比的坚强队伍”。实践证明,长征的胜利不仅提高了党和红军的凝聚力、战斗力,同时也为北上抗日,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壮大人民革命力量,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开辟了光明前景。
七、伟大奇迹,谱写壮丽史诗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伟大奇迹。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红军突破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在长途奔袭中表现出来的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它的影响已经完全超越了国界。2000年,美国《时代》周刊以“影响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为标准,评选出了近1000年来100件世界大事,中国有3件大事入选,其中就有红军长征。纵观红军两年零五天累积行军里程达6.5万余里的长征,红一方面军穿越11个省,走行2.5万里;红二方面军穿越8个省,走行2万余里;红四方面军穿越4个省,走行1万余里;红二十五军穿越4个省,走行近1万里。更令世人震撼的是,行军里程最长的红一方面军,在全部368天的长征中,共翻越18座山脉,其中5座山脉终年积雪,渡过24条河流,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途中,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面上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又有数不尽的艰难险阻。红军将士用自己的崇高理想、坚强意志和血肉之躯,战胜了自然、战胜了敌人,战胜艰难的生存条件,是挑战人类生存极限的伟大奇迹。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深刻指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还说,“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 。红军长征的胜利,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卓越的领导能力。
八、伟大担当,承载复兴梦想
伟大的事业需要强烈的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中国工农红军不畏千难万险,胜利完成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其间寄托着他们心系国家和民族利益,肯于担当、敢于担当、勇于担当的热血情怀。长征中,战斗最激烈的阵地,就是红军指挥员的岗位。军一级将领在第一线指挥作战,甚至身先士卒地冲锋,这在中外战争史上是不多见的。然而,在红军长征中,这样的情景却司空见惯。聂荣臻生前曾回忆,每打一仗下来,党团员负伤之数,常常占到伤亡数的25%,甚至50%。老红军唐进新回忆,战士们“都是跟着营团首长们的背影冲锋的”。激烈的娄山关战斗,彭德怀就在前线指挥。参谋长邓萍劝他往后撤一点,他回答:“指挥员怕死,部队能冲锋陷阵吗?”湘江战役打响后,担任后卫任务的红34师当听到大部队被截断后,师长陈树湘毅然指挥全师官兵返头扑进敌人的包围圈。陈树湘身负重伤,被俘后他趁敌不备,把自己的肠子从肚子里拽出,绞肠而死,年仅29岁。陈树湘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诠释了一名红军指战员的铁骨担当。80年后的今天,我们正阔步走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路上,要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更需要我们永远铭记这段苦难辉煌的历史,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敢于担当中攻坚克难、建功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执笔:钟君 孙杰 赵树禄)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
- 福网推荐
- 社会
- 时政
- 天下
- 口腔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