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响】父辈的旗帜 永远的长征
今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恰好也是中国航天创业60周年。在国防航天等等一系列重大工程中,长征精神是一面旗帜,指引我们从历史走向未来。
如今,我们在空间上的征途,向浩瀚宇宙挺进;在时间上的征途,向民族复兴迈步。长征胜利80年,中国人新的长征路仍然在继续。从今天起,我们推出系列报道“历史回响”,今天播出第一集“父辈的旗帜 永远的长征”。
”10、9、8……1 发射” 10月17日7时30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长征二号F遥十一运载火箭搭载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作为我国组织实施的第6次载人航天飞行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见证着中国航天史上一次又一次奇迹。
就在距离发射场2公里处的东风烈士陵园里,同730多位为航天事业献出生命的烈士一起静静长眠于此的,还有一位开国元帅聂荣臻。他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作的开拓者,也是我国“两弹一星”事业的总指挥。这样一位开国元勋在临终前嘱托子女,把自己一半骨灰埋葬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和他生前一起为国防航天事业艰苦奋斗的战友们永远在一起。
半个多世纪前,酒泉还是一片不毛之地,荒无人烟。1958年,中央决策,在这里组建中国第一个导弹试验靶场,这一年,十万建设大军,开进了这片茫茫无际的戈壁滩。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建设初期老兵 王喜乐(83岁):这个戈壁滩嘛,哪有路啊。啥路也没有,那就是从接上轨以后,一节一节地铺,就是铺到哪儿,火车就走到哪儿,一点一点往里走。
聂荣臻元帅曾说过,“碰到了困难,人们就想起长征,想想长征,就感到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1934年10月,和聂荣臻一起,28岁的罗瑞卿率红一军团保卫局随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无数次身处险境,经历过生死考验;建国后,两人在新中国早期国防事业建设中,又一起并肩作战。回忆往事,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是聂荣臻、罗瑞卿这些老一辈革命家一生最难忘的经历。
罗箭(罗瑞卿之子):我父亲呢,很少去讲那个战争惨烈的那个情况,红军长征路上这个最艰苦最惨烈八万六千人,就剩下三万多人了,等于一多半都牺牲在那儿了。死的都是自己的战友,所以他们不愿意回忆这个战争的场面…父亲常说,我们是幸存者,真正的幸存者。
在长征最艰苦的时期,他们承受着饥饿和疲惫的极限,历尽艰险。后来,罗箭曾不止一次问过父亲,究竟是如何坚持下来的。
罗箭(罗瑞卿之子):我问过我父亲,那你们怎么走下来,跟着走呗。跟着走不是三个字,是强大的磁场…用我的实际行动,使共产党的形象在群众中间树立了起来,我信任你,我才跟你走。
从长征到抗战、解放战争,再到新中国成立,替牺牲的战友们完成未竟的事业,也被聂荣臻、罗瑞卿等老一辈革命家视为一生的使命。
1959年,中央决定由罗瑞卿担任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协助聂荣臻和贺龙,组织、协调国防工业建设,重点进行战略武器的发展,也就是“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这一年,罗箭从中国科技大学毕业,带着父亲的嘱托和希望,转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继续学习,是哈军工第一届原子能专业的毕业生。
罗箭回忆说,当时的试验条件极其简陋,试验中的很多数据都是拿笔、甚至是算盘一个点一个点的计算出来的,而他至今还珍藏着当时计算用过的计算尺。
罗箭(罗瑞卿之子):我们那时候就靠这个算盘,怎么办呢,几十上百人在那个操场上坐一大圈,一个人桌子上摆一个算盘,你算1+1=2告诉我2,我算2+2=4告诉我,你算4+4=8,就那么一个一个一个一个一个,就是靠那么一点儿一点儿扣(抠)出来的,算出来的,那叫艰苦奋斗,算一天一夜不能动。
六十多年,从两弹一星的强国梦,到载人航天的飞天梦,我国的国防航天事业书写着一个又一个传奇。这也是几代中国人的接力奋斗,这就是新的长征。
罗箭 (罗瑞卿之子):我们这个发射的这个火箭都叫长征,我们为什么起名长征,确实是支撑我们中国革命的一个精神支柱。在我们搞这个航天事业初期的时候非常非常的艰难,一个是国家的经济形势不好,没有更多的钱,都要精打细算,第二个是国外封锁,我们都是靠自己摸索,相当困难,蒙着眼睛走路啊,那么困难的情况下,我们凭着什么呢,就是凭着长征精神,凭着共产党人这种艰苦奋斗,一直是自力更生发展起来的。我觉得他们这一代人,一个最朴素的信念就是跟着共产党,跟着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这个是毕生不变的,再苦再难,他们也一直走下去。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
- 福网推荐
- 社会
- 时政
- 天下
- 口腔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