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文艺评论家的素养及其养成
关于当代中国文艺评论家的素养及养成问题,是当下文艺评论界关注的一个焦点,论者主要从三方面谈个人的观点:
首先,要培养符合这个时代的文艺评论家。
我们当下所探讨的文艺评论家的素养及其养成问题,应指的是具有极其特殊背景的当下中国,即要根据当下中国的文化特质及文化发展要求,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新文艺评论家。在人类文化的不同发展阶段,文艺家与文艺评论家的素养及养成问题均有较大差异,例如比较19世纪英国与俄国的文艺评论界,便可获得清晰的认知。
其次,文艺评论家的产生途径应该是多元化的。
这里有两个层面的意思,首先,应创造多种层次与类型的渠道、平台,让那些热爱文艺又有独特见解的人,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其次,作为一名普通的文艺爱好者,也可以根据的自己专业特长来写评论。而不应把评论“家”视为一种高不可攀的身份,从而阻断了很多文艺爱好者成长为优秀的文艺评论家的机会。于此,当下举办的各类文艺评论人才研修项目,就为培养更多的文艺评论家提供了一条路径。然而,我们还需要为普通的文艺爱好者创造更多机会。文艺评论家的培养之路,任重而道远。
第三,不同的评论类型对作者的文艺素养要求不同。
笔者认为,当下的音乐评论主要有三种类型:描述性评论、总结性评论与思想性评论。第一类描述性评论主要侧重对具体艺术感受与审美体验作出细节性的描述。对此类音乐评论者而言,艺术感受的敏感度与文学表现的素养最为关键,不仅让评论文字富有美感,同时也让阅读者伴随评论者进入审美享受的佳境。第二类是总结性评论,此类评论要求评论者一方面具有极佳的音乐感受能力,能够与音乐产生独特的共鸣体验;另一方面,研究者要有强大的理论思辨能力与专业的专业技术素养,对作品进行深入地分析。也只有较好地具备了这两方面能力才能对作品作出精彩的总结性评论;第三类是思想性评论,此类评论是将音乐作品置于大的社会历史及文化背景中进行评析,评论家需要具备宽厚的文化修识、对社会历史的深刻独到见解以及深厚的专业知识储备。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撰写不同类型的文艺评论,对文艺评论者素养要求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但有一点要求是相同的,即不论撰写何种类型的文艺评论,都要遵循“因人而宜”、“因作品、专业而宜”的基本原则。不仅要求评论者根据自己特长寻找合适的批评方式,同时要求评论者根据作品的类型及所属门类探索适宜的评论路径。如对于一名成熟的音乐工作者而言,撰写音乐评论便最为适宜,因为相对于其他专业人员,他真正具有“音乐的耳朵”,不仅最为熟悉音乐语言,而且音乐听觉经验的积累也最为丰富。贸然跨界到其他领域,撰写评论便往往非他所长了,这就是宗白华先生一再提醒大家的“不通一技莫谈艺”。(陈宗花)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
- 福网推荐
- 社会
- 时政
- 天下
- 口腔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