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长征,就不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毛泽东在长征途中就以诗的语言,把“长征”与“长城”相提并论,这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因为“长城”“长征”都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令人叹为观止的人间奇迹。千百年来,“长城”一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精神象征。而长征的胜利使“长征”本身成为中华民族又一新的“精神象征”,这是党及其领导的红军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
长征的胜利,使党和红军的“英雄形象”走向全国、全世界,彻底改变了党和红军在国际社会被“妖魔化”的局面。“妖魔化”党和红军是国内外反动派长期使用的一种“政治”武器。由于国家的舆论工具长期掌握在国民党反动派手中,在中国革命相当长的一个时期,被“妖魔化”了的党和红军的形象,误导着国际社会。我们不会忘记,是美国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6月至10月通过对毛泽东和红军进行了深入的采访,于1937年10月在英国出版《红星照耀中国》一书把长征誉为“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从此,一个“在石堡般严密的新闻封锁下已与世隔绝了9年”的红色区域,被揭秘出来,红军的英名、长征的传奇故事以及民族精神的“魔力”一时传遍世界。它不仅当即吸引国民党统治区的一批批向往光明、追求民族复兴的仁人志士、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奔向陕北延安;而且在此后的数十年里,它更是不断地吸引着许多外国记者、作家、友好人士采访、著述、评论长征、甚至重走长征路。“长征”从此被国际社会视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创造人间奇迹的代名词和中华民族新的“精神象征”。
长征将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人类精神前所未有的高度。索尔兹伯里在1985年出版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的序言中这样写道:“本世纪中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国际知名战略学家布热津斯基评论说:“长征绝不只是一部无可匹敌的英雄主义的史诗,它的意义要深刻得多。它是国家统一精神的提示,也是克服落后东西的必要因素。”英国学者迪克·威尔逊在其学术专著《一九三五年长征》中,把长征视为“人类精神的典范”。长征,就这样让一个民族在精神上“站”起来,而当整个世界在长征传奇面前惊叹、沉思时,长征也就成了人类精神星空的一颗恒星和人类精神史上的不朽丰碑。
“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
80年前的长征,早已积淀为中华民族的集体意识。80年来,每逢重大历史转折,人们总用“长征”作比;每遇艰难困苦考验,人们总要回望长征。2016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从北京飞抵红军会师地固原,向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敬献花篮并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他意味深长地说:“长征永远在路上……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
长征和新长征,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赛。我们已经到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我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如此之近,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新的长征路也充满艰难。面对一些西方国家的“遏制与围堵”和“文化冷战”的挑战以及各种“污名化”的抹黑炒作,我们更需要“挺起民族的脊梁”,更需要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命运紧紧连一起,不断增强民族富强的自信力。
长征涵养了中华民族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新的长征路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扩大,面对各种新情况、新矛盾、新难题、新风险,更需要我们直面“千难万险”,激发全民族的创造活力,用我们的实际行动续写新的长征故事,用时代的创造延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篇章。长征不仅为我们树立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光辉榜样,而且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力量和智慧的策源地。我们坚信,有着“雄关漫道真如铁”的苦难与辉煌,行进在“人间正道”上的中华民族,一定“长风破浪会有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光明日报》( 2016年10月05日 08版)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
- 福网推荐
- 社会
- 时政
- 天下
- 口腔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