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跨境电商实体店洗牌在即 差异化经营或是出路
中亭街某跨境电商实体店内顾客寥寥无几。
福州日报9月13日讯(记者 林宇熙 文/摄)年初以来,跨境电商体验店纷纷进驻福州各大商圈,抢占进口商品消费市场。不过,记者调查发现,大部分跨境电商体验店客流和销售额均出现下滑,有的甚至存活不到一年。业内人士表示,跨境电商实体店正进入洗牌阶段。
多数店家经营状况不佳
记者昨日走访万象广场、世欧王庄、中亭街等商圈多家跨境电商体验店,与刚开业时的火爆场面不同,店内顾客寥寥无几,营业员人数甚至多过顾客人数。
万象城一楼一家跨境电商体验店近日关店。该店去年底开业,面积500平方米左右,主营零食和日常生活用品。“我们是市区第一家门店,经验不足,在供货商、产品结构方面没有处理好,导致营业状况不好。而且,此前店内都是完税商品,与市场需求有差距。”该店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就像一瓶果汁,顾客尝鲜之后,热情明显消减,不觉得进口商品就好,有的说还不如国产货。”有跨境电商经营者表示。多家经营者也坦承,近半年来,他们店的销售额下降了近50%。
未能快速迎合消费者需求
对于26岁的福州白领王小姐来说,海淘、代购与跨境电商体验正是她消费升级后的选择。王小姐体验过福州各大商圈的跨境电商体验店,她向记者分析:“从消费者角度来说,目前大部分跨境电商体验店内的完税产品同质化严重,集中在零食、日用品和母婴产品,顾客选择性较少,而护肤品、保健品等要通过线上平台下单,不仅等待周期长,价格与大型海淘平台或代购相比也没什么优势。”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对于跨境电商商家而言,遭遇困境的原因,一方面是市场竞争加剧,产品同质化的市场环境下,不少商家打起了价格战,陷入恶性循环,而部分小公司通过非正规渠道进货,压低价格,对正规商家造成冲击;另一方面,供应链是“痛点”——采用海外直采的模式易造成商品囤积,且进货周期长,无法及时契合消费热点,而向国内代理商采购则成本更高,货源不稳定,易出现断货。
此外,随着京东、天猫等大型电商平台上的跨境商品比例不断提升,对本地商家也造成了一定冲击。
“今年4月,税费新政实行后,进口化妆品、母婴产品的成本提升,许多消费者都弃‘实体店’而投‘代购’。”该业内人士说。
寻求差异化经营迫在眉睫
困境之下,如何突围?有业内人士认为,跨境电商实体店扎堆开业,经历鱼龙混杂阶段后,市场正进入洗牌时期,企业要瞄准消费者需求,建立采购体系,寻求商品种类、品质、服务、价格的平衡点,寻求差异化经营模式,而这对资金实力雄厚的大企业更有优势。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东二环泰禾广场的一家跨境商品体验店的保税商品中引入了轻奢品牌的包袋,在福州尚属首家,该店前不久在万象城开了第二家门店。据工作人员介绍,企业与国外奥特莱斯合作,顾客可在线上下单,商品直邮到手中。“泰禾店在同楼层商铺的营业额排名前三。”该工作人员说。
天虹跨境电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前不久,世欧天虹跨境电商体验店已经与天虹超市合并,未来在跨境商品部分会更重视顾客的现场购物体验,完善线上平台,探索新的经营方式。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
- 福网推荐
- 社会
- 时政
- 天下
- 口腔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