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艺漳绣“触网”推广难 建议:小型化发展
2016-08-15 15:26:14 来源:东南网
绣工正在刺绣
传统工艺,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更是一代人的乡愁。如今,一些传统工艺正濒临消失,有的正谋求变革。一些传统手工艺者琢磨着告别古旧、老掉牙的刻板印象,借助互联网谋求新生。不过,老行当“触网”,知易行难。即日起,东南网事推出关注“传统工艺触网”系列报道,记录触网之路,汇聚发展点子,为传统工艺转型升级提供更多参考。
漳绣民间作坊:
人才老化 企业内力不足
位于漳州市芗城区文川里的“沈艺绣品”是一家传统绣品作坊,今年六十多岁的沈崇洋是漳绣的第二代传人,从事漳绣已有半个世纪。沈崇洋告诉记者,接到的漳绣订单多数是宗教和佛教用品,“收到订单后,我们就开始画图,再分发给绣工做”。据其介绍,由于绣品价格低迷,绣工工资不高,一些绣工逐渐转行,现在作坊里最年轻的绣工也已经四十多岁了。绣工年纪大、眼力差、产量少,客人总要等上一段时间才能拿到绣品。
近几年,媒体上保护老行当的声音越来越多,借着媒体的东风,沈家也开始在网上承接国内外订单,但一年下来也就只有五六件。
“只有做精品,漳绣的传统工艺才能得到传承与发扬。”作为新一代漳绣传承人,沈崇洋的儿子沈苇明计划通过网络推广打开精品漳绣市场。他想到的第一个网络推广方案是全手工制作漳绣,通过网络推广,使之成为家庭饰品及收藏品。但他也坦承,长期接宗教订单,并不了解当下多数人的审美需求,不敢进行批量生产。而私人订制的漳绣产品制作时间长、价格昂贵,在网上根本卖不过批发的“大路货”。
沈苇明想到的第二个推广方案,是将漳绣做成类似“十字绣”的休闲项目。孩子可以培养动手能力,大人可以丰富业余生活。不过,一个成年人要学全漳绣技术,需要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这令人望而却步。
沈苇明的“触网”计划,迟迟未能迈步。
【责任编辑:伊宁倩】
您看完此新闻的心情是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
相关新闻
- 福网推荐
- 社会
- 时政
- 天下
- 口腔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