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福建:绿色发展的共赢之路
【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新战略带来新气象】
两年前,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福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任,今年6月,再次确定福建由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上升为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目标更明确,任务更具体,意义更重大。近年来,福建努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并提出了“清新福建”的发展目标,走出了一条体现福建特点的生产、生活、生态共赢的绿色发展之路,彰显出绿色发展理念的巨大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
先行先试“活机制”
加快建立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近年来,福建从四个关键环节取得积极突破:一是围绕绿色生态,率先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率先开展生态补偿制度创新;二是围绕绿色生产,建立严格的源头管控机制,健全节能减排降碳的约束机制和循环经济的促进机制;三是围绕绿色生活,先行探索建立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水生态保护监管机制和生活环境治理机制;四是围绕责任落实,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监管、生态文明考评等机制创新,建立完善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机制,探索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
创新驱动“优产业”
福建省委书记尤权指出:“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美丽福建;殷实小康但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同样不是美丽福建。”作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先行区,福建紧紧抓住产业升级、节能降耗这一“牛鼻子”,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近年来,福建加快机械、船舶、汽车、纺织、食品等行业的技术创新步伐,逐步实现“机器换工”,促进福建制造向福建“智”造转变。同时,加快推广数控一代、智能装备,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产业转型升级新引擎。
绿色化推动了产业结构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目前,福建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居全国第8位,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居全国第9位,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居全国第7位。今年上半年,福建省实现生产总值11815.51亿元,同比增长8.3%,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绿色惠民“富百姓”
福建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全过程,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调节城市规模,合理确定开发边界、开发强度和保护性空间,划定城市“绿线”。同时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生态省细胞工程创建,统筹农村饮水安全、改水改厕、垃圾处理,加快农村危旧房改造,推进城乡环境基础设施一体化和环境服务均等化。
福建还加快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致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截至2015年年底,全省经工商登记的农民合作社数量达30214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28家。农村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广泛建立,推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带动了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
共治共享“美生态”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元参与、精准施策。“十二五”期间,福建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01万亩。经过多方努力,闽西长汀县从过去的“火焰山”变成了绿满园、果飘香的“花果山”,成为南方水土流失治理的典范。
针对大气、水和土壤等突出的污染问题,福建在全国率先出台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大气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和土壤污染防治政府规章,努力满足群众既要“温饱”也要“环保”,既要“小康”也要“健康”的新期待。
多元共治赢来“清新福建”。当前,福建森林覆盖率达65.95%,已连续多年领跑全国;今年上半年,12条主要河流水质继续保持为优,Ⅰ-Ⅲ类水质占比95.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6.3个百分点;9个设区城市平均达标天数占比97.7%,是全国空气质量最好的省份之一。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
- 福网推荐
- 社会
- 时政
- 天下
- 口腔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