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侦查员经历非凡:年轻是动力 更是一种正义
新华社福州7月27日电(记者 颜之宏)“这个人看着有点像!”潘启明一声低吼,视线突然折向车辆左前方,目不转睛地盯着坐在路边的“疑似嫌疑人”。突如其来的紧张气氛在车内迅速弥漫,记者的双手也不自觉地握起拳来……26日下午,记者跟随这位“90后”侦查员,真真切切体验了一回抢夺案的侦破过程。
高温下的逆行
潘启明2013年从福建警察学院毕业后,被分配至福州市公安局鼓楼分局刑事侦查大队工作。3年的侦查员生涯让这个1991年出生的大男孩显露了与年龄不符的成熟感——话不多,做事干练是他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与普通民警不同,刑警侦查员因为工作需要,往往穿着便衣,有时还需要根据案件的不同性质进行相应的伪装。脱下警服的潘启明多了一份书生气,小潘打趣道:“我最常用的伪装就是‘学生装’。”
适逢大暑后第4天,街道上几乎没什么行人,高达40摄氏度的气温把人们都逼回了有空调的室内。潘启明却和搭档在街道上寻找可能留下抢夺案嫌疑人影像的摄像头。
马路上弥散着一股很重的柏油味,炙热的阳光几乎要将路面烤化。为了加快搜寻进度,潘启明小跑起来,汗珠顺着他的鼻翼滴落在地上,又马上蒸发在空气中。在飞快记录下摄像头的编号和位置后,我们又赶赴地方派出所的监控室调取案发当日的监控录像。
“回去再慢放一遍!”这是监控室中潘启明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在茫茫人海中寻找符合嫌疑人体貌特征的“路人”无异于大海捞针。凭借入行时老师傅教授的诀窍和经验,一帧一帧回放,潘启明最终锁定了抢夺嫌疑人。
“有的犯罪嫌疑人很有反侦查意识,你在这个探头下看到他,切换到下一个探头去等他出现,结果他却往回走了。”多年积累下的实战经验让潘启明学会用嫌疑人的思维进行侦查,这让一些有“小聪明”的罪犯最终自投罗网。
“小警察”的大故事
相较于其他工作了十多年的老警察,身为“90后”的潘启明看上去更具“愣头青”的闯劲。
为了锻炼年轻侦查员,警队将一次异地抓捕在逃嫌犯的任务派给了潘启明。由于没有掌握嫌犯的具体线索,警队领导认为这次抓捕行动至少将持续一周时间。让人诧异的是,潘启明和搭档在抵达目的地后仅仅过了半小时,就给领导传来了捷报。
“启明算是队里最年轻的‘老侦查员’了,每次重大抓捕行动他都主动请战。”警队负责人陈明月告诉记者,“去年的高温天里,他跟着连续打掉两个抢劫团伙,直到累倒了被送医院才歇下来。”
潘启明撩起袖子,一个个密密麻麻的小红疙瘩布满手臂。为了抓捕嫌疑人,小潘和同事经常需要蹲守在绿化带和草丛中,有时候一蹲就是一个晚上。夏天除了要忍受蚊子的袭扰外,还要随时提防从树上掉下的各种小虫,潘启明的肩上还留有前些天蹲点时被咬伤的大包。
在一次蹲守抓捕抢劫案嫌犯过程中,潘启明和他的搭档们遭到4名嫌犯的激烈反抗。一名嫌犯被侦查员按倒在地,搏斗过程中,一个看上去像刀柄一样的东西从嫌疑人背后露了出来,嫌疑人企图掏出。
这一幕被警觉的潘启明看在眼里,眼疾手快的他冲上去死死地压住嫌犯的双手。经过一番殊死搏斗,嫌犯最终被制服。侦查员从这伙人身上搜出了两把长度达40厘米的砍刀。
“年轻更是一种正义”
调阅完视频监控,潘启明和搭档准备返回警队。在经过一个街口时,潘启明突然低吼了一句“这个人看着有点像!”原来,眼尖的小潘发现路边坐着闲聊的人群中有一张很眼熟的面孔,还没等记者反应过来,坐在汽车后座的搭档已经跳下车摸索着靠近人群。
气氛骤然紧张起来,正当电影中一系列抓捕歹徒的画面呈现在记者脑海中时,搭档已返回车内,“再转一圈观察下,不行就请求支援!”两人镇定地注视着“嫌疑人”,似乎在将眼前这名路人反复和视频中的嫌犯进行比对。
作为家中的独生子,潘启明的父母却选择了理解。“启明回家从来不提工作上的事,他知道我们担心他,所以我们也只是在每次出任务时提醒他注意安全。”潘母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在母亲眼里,儿子自加入警队后变得“更加懂事”了。
在成为刑警后的第一年夏天,潘启明参加了一起针对街头诈骗的侦查工作。这伙骗子每天清晨五点就在医院门口设下骗局,专门诈骗一些外地来福州的病患家属。这让刚参加工作的小潘气愤不已,“我每天骑着电瓶车跟着这伙人,他们休息了我不休息,连‘救命钱’都骗的狂徒一定要被绳之以法!”最终,这个街边诈骗团伙被成功抓获并移交起诉。
“年轻是动力,更是一种正义。”潘启明这样告诉记者,“我的理想很简单,在我的手上绝对不能逃走一个罪犯,一个都不行!”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
- 福网推荐
- 社会
- 时政
- 天下
- 口腔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