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为何监测数据与个人感受存差距?揭秘空气质量数据

2016-07-09 09:34:15  来源:人民日报
  

  让枯燥的数据“活起来”,缩小与百姓感受的差距

  技术创新,多渠道满足公众信息需求

  在监测部门看来,数据的真实度有所保证。然而不少市民却觉得,环保部门公布的数据,时常和自己的感受不一致。“今天数据显示中度霾,可看这天儿怎么也是重度了吧!”“都说今年环境治理成效初显,但冬天雾霾这么重,是不是又忽悠大家呢!”

  数据是干巴巴的,老百姓的感受可是活生生的,究竟是什么造成了数据与公众感受两张皮?

  李云婷认为,近年来,公众对空气质量高度关注,重污染天气的直观冲击太过强烈、深刻,甚至盖过了人们对优良天气的印象。“公众感受是检验环境治理成果的重要标尺,也是支持我们工作的强大动力,希望通过努力,能让‘APEC蓝’‘阅兵蓝’常驻北京。”

  “监测数据不仅为决策和执法提供重要依据,还应为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供准确信息,”肖建军说,“我们欢迎并且需要公众监督。”

  为了让各方都能看到北京市35个监测站的实时数据,监测中心尝试多渠道发布,并特别注重与新媒体结合。以前,监测中心官方微博用excel表格发布数据,有网友留言表示“太死板了”。于是工作人员调整思路,采用文字、遥感图片和背景介绍等多种方式,一下子拉近了与民众的距离,各大媒体也开始频繁转载官方数据。“了解公众需求,才能把服务工作做到点子上。”董险峰说。

  肖建军说,环保部门在积极探索与公众互动的方式,比如加大科普力度、改进信息发布方式、向公众开放监测站进行参观等。

  让枯燥的数据“活起来”,缩小与百姓感受的差距,是监测部门努力的方向。不过,工作人员表示,仍有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例如,目前交通干线上的监测站只覆盖到四环以内,五环、六环以及各大高速路上都没有,而这些地方恰恰允许大货车通行。“大货车虽然不能进六环,但不代表对北京空气质量没影响。缺少站点,我们无法具体分析。今年加密布点之后,才能一探究竟。”李云婷说。

  此外,加强部门联动,也极为必要。董险峰表示,今后北京需要建立部门间的监测数据共享平台,提高各类数据的使用效益。“数据不利用就是‘死’的,仅供一个单位使用是低效的。让数据‘活’起来,我们的供给才能充分满足老百姓的需求。”

  “今天阳光特别强,臭氧超标了。”随着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发展,通过手机APP或者门户网站查阅空气质量,几乎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手握数据终端,您会不会好奇数据源头和传输过程?前阵子,媒体曝光了一些地方在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周边重点洒扫的现象。怎样防止监测数据造假?为啥监测数据与个人直观感受存在差距?近日记者走进监测站点,揭开空气质量“大数据”的神秘面纱。

【责任编辑:钟培培】
您看完此新闻的心情是
  • 鼓掌

    鼓掌

    0人
  • 愤怒

    愤怒

    0人
  • 开心

    开心

    0人
  • 难过

    难过

    0人
  • 惊讶

    惊讶

    0人
  • 恐怖

    恐怖

    0人
  • 点赞

    点赞

    0人
  • 蜡烛

    蜡烛

    0人
相关新闻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