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源老地下党员讲革命故事:粪桶运枪闯“虎穴”
林永华享受天伦之乐。
林永华和林焕意聊往事。
护送一担咸鱼穿烂一双草鞋
现在的林永华腿脚不便,不得不拄着拐杖,与儿子相依为命。而在当年,他可是有一副好脚力。
以前,桂林联络站还常常给游击队输送电筒、电池、黄豆、食盐等日常用品和食品。临近解放的最后一个多月时间里,林焕镛等罗源城工部各村的代表成员都聚集到古田山头面,与解放军会合,部署作战。队伍庞大,后勤工作也紧张起来。
林永华负责挑的是大几十斤重的咸鱼,他和同村的一行12人,穿上草鞋、挑上担子,开始了长途跋涉。
林永华记得,他们从桂林村出发,向北走到起步镇党林村附近,就发现直通洪洋乡的南山上有国民党部队驻扎,于是大家转而向东,经护国村,从水口洋自然村的后山斜向通往洪洋,一路上像这样为避开各山头的国民党岗哨,他们就得负重迂回、择荒山、走野路。
林永华说:“我们至少要走一天半才能把东西送到,夜里实在走不动了,大家就在偏僻的地方打个盹……一个来回,一双草鞋就磨烂了。”
“我当时还得了一枚纪念章!”林永华笑着说起这事,“有一次,我挑咸鱼到山头面,一个首长模样的人走过来,拍着我的肩说‘你这小鬼很勇敢,给你一枚纪念章,记一功’。”
然而,因为家中一场大火,纪念章等都没了。如今,在林永华家中,印有领导人肖像的日历成了他的纪念物。
像这样冒着危险奔走,林永华能完整记忆的已经不多了,但他最难忘的是林焕镛于1948年冬被捕入狱的惨痛经历。林焕镛受尽吊打、喷盐水、坐老虎凳、火烫、灌辣椒水等残暴折磨两个月,不曾暴露共产党员的身份和党组织的活动情况,终经联名保释而获释,之后继续带领地下党员和游击队做好支前筹粮、送情报、购买物资等大量工作。
林永华说:“我们这些人,命都豁得出去,一心想着解放,让大伙过上好日子。”
现在父慈子孝关心国家大事
回忆当年,林永华难掩一脸的自豪。
建国后,林永华继续发光发热。1960年底,林永华带领的生产队连年被评为“红旗小队”,还在洪灾时连续三日三夜抗险救灾,获评“福州市模范”。
如今,林永华已失去了劳动能力,闲在家里,看电视成了他的日常爱好。
“看看新闻节目,我还可以知道点国家大事。”林永华告诉记者,党和政府逢年过节都来慰问他,还特意给他家里安装了数字电视。
空闲时,林永华坐在大门口,与村里的老人话话家常,与同是“五老”的林焕意聊聊革命岁月。
而他的儿子总会在一旁,为林永华轻摇蒲扇。在邻居的眼中,他们是父慈子孝,享受着天伦之乐。
时间似流水,斑驳的抽屉里,一本86年的党费证,见证了林永华不平凡的过往。
“村有一老,如有一宝。”起步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县里和镇里都很关心这些老区村和“五老”人员,一方面加强老区村的基础建设、提高老区农民的收入,一方面提高“五老”的生活待遇,如生活定补标准由原来每人每月800元提高至880元,门诊医疗费从每人每年400元调高到450元。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
- 福网推荐
- 社会
- 时政
- 天下
- 口腔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