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与脊梁
——感悟优秀共产党人的历史群像与时代光芒
(二)
中国革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孕育展开的,这就决定了其复杂性与艰巨性。任何一种事物的发展都是螺旋上升的过程,当革命处于低潮时,是否坚信党的事业,是否仍然扛起先锋的旗帜,是检验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试金石。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革命转入低潮。面对敌人的屠刀,革命队伍里有的人感到前途渺茫,不辞而别。毛泽东曾经痛心地说:“还是上井冈山的时候,秋收起义以后,我们连打了几个败仗。人不断地跑,连师长都不辞而别了,人心乱得很。当时,就有人说,还是散了吧,就这么几个人,能顶什么用?”这就是大革命失败后党面临的严峻形势的真实写照。
正是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人从血泊中站起来,揩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遗体,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坚定的革命精神,继续战斗。
作为国民革命军第20军的军长,贺龙选择坚定地站在共产党和工农大众一边,率部参加并参与领导了南昌起义,担任起义军总指挥。曾经有人问他,“为什么皮鞋不穿穿草鞋,高楼不住愿当红脑壳钻芦苇?”贺龙坚决回答:“我贺龙找真理,找个好领导,找了半辈子,现在总算找到了。就是把我的脑壳砍了,我也要跟共产党走到底!”
贺龙身体力行、铁心跟党,将先锋的实践体现在对党忠诚上。这是优秀共产党员的本质体现,这种忠诚植根于内心对真理的坚持、对组织的信赖、对革命胜利的信念,即使荆棘丛生,也要把鲜血和汗水洒遍组织需要的地方!
同年秋,南昌起义部队在粤东北战败。面对革命低潮,行军中不断有人开小差,部队减员十分严重。在天心圩圩场外的河滩上,朱德召集排以上干部开会。朱德说:“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陈毅也讲了话。他说,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不仅经得起胜利的考验,能做胜利时的英雄,也经得起失败的考验,能做失败时的英雄。这种豪迈气概和身先士卒的精神,凝聚着起义部队,登上了雄伟的井冈山。
朱德、陈毅对党的忠诚,是胜利时候的愈战愈勇,更是失败期间的不离不弃!95年来,正是这种信念,把全党同志的心紧紧联系起来,把凝聚力转化为战斗力,成为我党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撑。当前,“四大危险”和“四大考验”愈益凸显,我们必须要从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从党员践行宗旨使命的伟大实践中增强对党的信赖、坚定对党的信念,紧跟党的步伐,高擎听党指挥的大旗,为民族复兴事业不断披荆斩棘、乘风破浪!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
- 福网推荐
- 社会
- 时政
- 天下
- 口腔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