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日间照料中心”受多种因素制约 发展仍有困难

2016-06-24 09:42:07  来源:福州晚报
  

“日间照料中心”受多种因素制约 发展仍有困难

  南街街道日间照料中心护工服务老人。

  福州晚报6月24日讯(记者 陈若凡 邱泉盛 魏旸艳 文/摄)白天“入托”接受照顾和参加活动,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去年下半年,一种新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日间照料中心,在我市部分社区兴起,为那些没有子女陪伴或无人照顾的老人提供了一个交流散心的场所。

  对于部分“空巢”老人来说,恋家思友的街坊情结使他们不愿去养老院。而对于一些子女工作繁忙,白天没有时间照顾老人的家庭来说,“日间托老”不失为一种两全的养老服务方式。然而,日间照料中心在运营过程中,有的“供不应求”,有的门庭冷落。为何会出现冷热不均的情况?哪些因素制约了它的发展?又该如何“破冰”?日前,记者进行了调查。

  现状:

  照料中心冷热不均有的爆满有的冷清

  日前,记者来到南街街道老人日间照料中心,它的娱乐活动区包括棋牌室、多功能活动厅、阅览室和保健室等,老人可以免费参加手工制作、茶座聊天、棋牌书画、健康监测等活动。十几名老人坐在一起喝茶、聊天、打牌、下棋、读报……“自从有了日间照料中心,生活变得有趣多了,几乎每天都要往这里跑。”这里的常客赵修因依伯说。

  “目前进入中心的老人平均年龄80岁,照料的基本是生活能自理的老人,床位则是给那些需要半护理或全护理老人的。”该中心负责人罗川华说,中心接纳了10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另外10名是生活半自理老人,护理需求量大,一直爆满,几十人排队是常态。

  其他街道的老人日间照料中心就没有这么吃香了。去年8月建成的洪山镇日间照料中心虽然设有10张床位,但是固定接受日托照料的老人只有两三位。“我们也做了宣传,但是老人们似乎更愿意在家里养老。”工作人员说。而鼓东街道日间照料中心更像一个“升级版老年活动室”,接受日托照料的寥寥无几。

  记者了解到,我市计划2018年前在9个街镇按规范标准试点建设社区老人日间照料中心。中心以家庭为基点、社区为依托、专业服务机构为支撑,运营模式是“政府投入,街道管理,志愿者或企业服务维护”,服务内容以休闲娱乐、医护服务为主。

  困境:

  多种因素制约发展仍有困难

  日间照料中心新型养老方式是社会发展趋势,为何发展仍然有困难?总结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传统观念不适应新方式:日间照料服务遇冷,并非老人对日间照料需求不高,而是日间照料中心前身为托老所,一些老人囿于传统观念,不愿踏出家门去照料中心托老,总认为“落叶应归根”。也有一些老人认为还能自力更生,不必花“冤枉钱”。

  “政府托一把、自己出一点、子女帮一些,这样的养老模式才能走得更长远、更扎实。”鼓东街道相关负责人说,“宣传、传统观念及经济因素,导致老人对日间照料中心选择率较低,设施设备闲置。”

  二是资金短缺、场所受限:“公建民营”模式是我省日间照料中心市场化探索的典型,即由政府投资建设,通过公开招投标,选择有资质的企业运营。由于缺乏清晰的盈利模式,市场化运营困难较大,许多中心的运营完全依靠负责人的其他企业盈利来支撑。

  南街街道老人日间照料中心运营相对成熟,但罗川华也坦言,半公益性质的机构需要通过护理和上门服务,才能勉强实现收支平衡。“在专业医疗和康复护理等方面是否可以与社会医疗保障卡相结合,特殊困难群体是否享有政府专项补助等,我们期待有相关的规章制度。”罗川华说。

  仅靠政府投入,资金来源单一,无法解决照料中心资金短缺的难题。“都由政府来办,每个场所一年要投入数万元,难以长期维持。如果交由社会经营,收费过高就会使居民有意见。”鼓东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许多试点社区面临没有场地的问题。省发改委的相关方案规定,社区人口1.5万人~3万人,老人日间照料中心建筑面积1085平方米;社区人口1万人~1.5万人,老人日间照料中心建筑面积要达到750平方米。然而在很多老旧小区,很难找到这么大的场地,若是企业租赁场地,运营成本太高。

  三是子女接送与上班时间难以衔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运营时间一般为上午9点到下午6点,享受“日托”服务的老人需由子女接送,老人不能自行往返。“我下午6点才下班,无法赶去照料中心接老人。”开元社区郑女士说,考虑之后还是决定让老人在家里养老。她希望将运营时间延长一小时或增加义工、社工,方便老人安全回家。

  突破:

  盘活资源 按需服务

  日间照料中心如何突破?市民政局老龄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大部分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还处于试运营阶段,“想要建立一个可持续的养老服务模式,首要条件是充分了解老人的真正需求和喜好。”

  据介绍,养老涉及民政、财政等多个部门,经费是否用在了养老服务最有需求的地方,目前没有一个监督和评估体系。这是部门决策和基层需求无法对接的关键。目前最需突破的是建立新的运营机制和管理体系,包括政府支持体系或政府市场合作体系。

  福州大学教授甘满堂表示,我市现有的老人日间照料中心有日托、居家和上门服务等3种方式。受到场地、经费、人员等方面的限制,在照料中心活动的老人以能自理的为主,失能、半失能老人往往得不到很好的照料。

  甘教授认为,首先要明确日间照料的服务对象是能自理的健康老人还是需要照料的老人,并根据不同的情况,提供多种服务。“可以让那些能够自理的老人到照料中心活动,为那些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除了为照料中心配备服务人员,强化护理人员专业技能,社区也可加大宣传,倡导老人开展互助行动,“身体好的老人可以服务更年长的老人,实现‘以老助老’。”

  至于场地方面的问题,甘教授建议,对不满足建设条件的社区适当放宽要求,缩减面积、增加布点,方便老人就近活动。

  “日间照料中心还应该是一个平台,把社会上各种资源嫁接进来,政府则应想方设法盘活资源,予以补贴,以“政府补贴+社区支持+老人付费”的方式解决资金问题。”甘教授说。

【责任编辑:黄新锦】
您看完此新闻的心情是
  • 鼓掌

    鼓掌

    0人
  • 愤怒

    愤怒

    0人
  • 开心

    开心

    0人
  • 难过

    难过

    0人
  • 惊讶

    惊讶

    0人
  • 恐怖

    恐怖

    0人
  • 点赞

    点赞

    0人
  • 蜡烛

    蜡烛

    0人
相关新闻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