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听习近平讲述中波友好故事

2016-06-21 17:07:31  来源:学习中国
  

  故事二:波兰友人为中国抗日战争提供医疗支援

  习近平讲述:

  中波两国都有一句谚语叫“患难见真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两国人民彼此同情、相互支持,结下深厚友谊。傅拉都、戎格曼等波兰友人不远万里来华,为中国抗日战争提供医疗支援。

  故事背景:

  傅拉都:医术高明被董必武称作 “华佗傅拉都”

听习近平讲述中波友好故事

  傅拉都医生启程赴湖南

  傅拉都, 1910年生于华沙,他是因参加国际援华医疗同中国人民结缘,医术高超的他还是国际医疗队的负责人。1940年救护总队把医疗队派往各战区服务,傅拉都担任691医疗队长,奔赴湖南、湖北战场。有一次,部队把缴获的战利品——一面写有“武运长久”字样的日本旗子送给他作纪念。傅拉都很珍视这份礼物,一直把它保留在身边,并带回了波兰。后来他的儿子来到贵阳,把这面旗子捐给了贵阳市档案馆。他医术高明,获董必武称 “华佗傅拉都”。他与原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王炳南还有过一段生死之交。王炳南18岁入党,长期以民主人士的身份活跃在政治舞台上,1942年被国民党特务机关逮捕。周恩来得知后便决定请傅拉都出面相救。傅拉都身穿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制服,又有外国医生的特殊身份,持有游历各地的护照,便利用救护总队的汽车将王炳南成功救出。上世纪50年代初,波兰政治情况复杂,回国后的傅拉都遭到审查,一度失去自由。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波兰,要求会面这位国际友人。这次会见,使傅拉都恢复了自由。董老和王炳南还为他写了证明材料,转交给波兰共产党,使傅拉都彻底昭雪平反。1957年他以公使衔出任波兰驻中国大使馆参赞,在中国工作了8年,努力发展中波两国友好关系,在各国驻华使团中颇受尊敬。

  戎格曼:连续工作冷水浇头提神克服疲劳

听习近平讲述中波友好故事

  戎格曼(左四)在图云关后方医院病房前与同事留影

  1939年,从西班牙来到中国的一支由波兰、捷克、德国、奥地利等欧洲8个国家21名医生组成的国际援华医疗队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因为记者们搞不清他们的国籍,就根据他们从西班牙来而统称为“西班牙医生”。波兰医师戎格曼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戎格曼原名沃尔夫·云格曼,来到中国后,为了同当地人民打成一片才为自己取了这样一个中国名字。国际援华医疗队从香港飞抵重庆,后又搭乘汽车才辗转来到位于贵阳图云关的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救护总队在贵阳还设有两个诊疗所,戎格曼医师就曾在诊疗所服务过。战时的中国,条件非常艰苦,戎格曼等医师们便想方设法改进医疗条件。他们就地取材,用竹子搭了工作台、担架、医用夹板等,还发明了“太阳能淋浴槽”。即使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还是常常连续十几个小时工作,实在疲惫了就用冷水浇头提神。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能够为在战争中受伤的中国人减轻病痛。为了铭记戎格曼对中国人民作出的贡献,他的名字用中英文被镌刻在在贵阳森林公园的国家援华医疗队纪念碑上,以提醒后来人不忘历史,铭记友谊。

【责任编辑:钟培培】
您看完此新闻的心情是
  • 鼓掌

    鼓掌

    0人
  • 愤怒

    愤怒

    0人
  • 开心

    开心

    0人
  • 难过

    难过

    0人
  • 惊讶

    惊讶

    0人
  • 恐怖

    恐怖

    0人
  • 点赞

    点赞

    0人
  • 蜡烛

    蜡烛

    0人
相关新闻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