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晖:“党员要做一粒火种”
【“两学一做”·党员手记】
作者:陈晓晖
大学二年级入党,至今已经30年了,但我依旧清晰地记得入党时老师的一句话“党员要做一粒火种,无论走到哪里,都要发光、发热”。30年来,作为一名党员,我一直努力做一粒充满正能量的火种,在学生思想的田野里辛勤耕耘、默默奉献。
1999年到2009年,从儿子一岁半开始,我连续10年作为副书记兼副院长负责学生工作。虽然是“双肩挑”,但我按时参加所有的例会与活动,以至于很多人认为我和他们一样是“专职”人员。为了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工作,我把未满三岁的儿子送到了远在黑龙江边陲的姥姥姥爷家整整两年。这两年,我更是把除了上课之外的几乎所有时间都用在了学生活动和找学生谈心上。有人说我傻,一个“双肩挑”,何必花那么多精力做学生工作?我知道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可作为一名党员,既然组织安排我做学生工作,我就要用我的光和热照亮学生的成长之路。当我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减轻了经济压力;当闹着退学的学生欣然留了下来;当心情抑郁的学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我感到内心无比欣慰!
我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至今21年。2000年以来,我先后担任人文学院副书记兼副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副书记、副院长。我从未因自己“双肩挑”而少上过一节课,总是和大家一样共同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每年都超出额定工作量3~5倍。为使课程鲜活生动,我针对学生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地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注重把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贯穿教学始终。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我就把手机和邮箱留给学生。课上是师生,课下是朋友。课程结束后,学生还会找我做理论学习指导教师或寒假社会实践指导教师。我觉得思政课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道德的实践者和大学生人格的影响者、示范者。
“先做人,再做学问”是我对所带的每个硕士生的共同要求。学业上,我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悉心指导,生活中,我结合点滴小事教学生如何“做人”。我的几个研究生家里经济都很困难,学生参加考博复试路费不足;换季需要添衣服;农村的学生家里修房子缺钱;甚至学生登记买房的首付款不足,我都在第一时间帮助解决。我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学生也把我当作亲人。一个女生很小没有了妈妈,毕业后称我“陈妈妈”。一个男生执意要从正在读博的南开大学回校看我,返程的火车上,他发来短信:“学生见到老师,就像孩子见到了妈。”一个女生入学后不适应新环境,自卑焦虑。我多次开导她,她逐渐增强了自信,最终取得了校优秀研究生、优秀毕业生等多项荣誉称号。每当看到学生们学位论文中饱含深情的“致谢”,每当看到学生毕业时为我设计的纪念册……我都感到无比幸福。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愿如一根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愿做一粒火种,走到哪里,都发光发热!
(作者系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书记、副院长,光明日报记者吴琳整理)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
- 福网推荐
- 社会
- 时政
- 天下
- 口腔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