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冷链物流产业发展快 运输和配送等环节成短板
福州日报6月2日讯(记者 王玉萍)记者昨日从省商务厅获悉,近年来,我省积极推动冷链物流产业发展,取得初步成效。去年,全省生鲜食用农产品的综合冷链流通率约2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至去年底,全省冷库总库容达282.88万吨,位居全国前列。闽冷链物流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问题也不少。
人均冷库容量是全国平均水平2.85倍
据不完全统计,至去年底,全省冷库总库容达282.88万吨,位居全国前列,是2005年底的3.2倍;共有冷藏车辆1356辆,冷藏集装箱495辆,保温车237辆。3大类冷藏运输车辆共2088辆,是2005年底的5倍多。人均冷库容量达73.5公斤,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85倍。
去年,全省生鲜食用农产品的综合冷链流通率约2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此外,肉类、果蔬、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为20%、3%、50%,水产品冷链流通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0个百分点。
我省冷链物流发展呈现四大特点:一是经济发达地区发展较快,福、厦、漳、泉冷库容量占全省74.8%,冷藏车辆占全省的71%以上;二是经营主体不断壮大,一批畜禽肉制品、果蔬、水产品加工与流通企业积极拓展冷链物流业务,第三方冷储、运输企业得到较快成长,库容量5000吨(含)以上的企业共146家,有5家企业入选全国冷链物流星级企业;三是行业相对集中,服务于水产品的冷库约占全省冷库总容量的65%,畜禽肉品占30%;四是企业类型多样化,第三方冷藏仓储企业占全省总量的24%;自用及生产性冷库企业占全省总量的76%;第三方冷藏运输企业共有37家,冷藏运输车辆占全省总量的46.6%。
供需信息不对称部分冷库利用率不高
记者了解到,当前,结构性矛盾突出、断链环节多、部分设施陈旧、冷链理念薄弱、配套服务不健全等问题,正制约着我省冷链物流业的发展,亟待突破。
我省冷链物流地区间发展不均衡,冷链设施多集中于沿海,内陆地区少。此外,贮藏型冷库多,低温加工配送中心和产地冷库建设相对滞后。部分地区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同质化低价竞争现象。受区域性、季节性、供求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制约,相当一部分冷库利用率不高。
同时,我省冷链设施中冷库居多,运输、配送等环节相对薄弱,冷藏运输及配送过程监控缺乏,全程温控系统和质量溯源系统尚未得到广泛应用。
“此外,目前全省尚有2000年以前建设的30多万吨冷库设备,陈旧老化,温度波动大,安全隐患多。”省商务厅相关人士称,2005年以前建设的88万吨冷库,装备相对落后,仍使用传统的货物堆垛和人工搬运,低温环境下的分等分级、包装加工等商品化处理手段尚未普及。
值得一提的是,监管部门对冷链过程的监管和追溯相对弱化,企业对保证农产品鲜度和质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大部分消费者也认识不到温度变化对于食品鲜度、食品安全的影响。
“我省还缺少冷链物流第三方平台,供需信息不对称,导致冷链物流企业间资源共享程度低,严重影响了冷库和冷藏车的利用率。”上述人士分析,目前,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相对滞后,城市配送的保障体系与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冷链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也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
- 福网推荐
- 社会
- 时政
- 天下
- 口腔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