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罗源教师痴迷书法刻字艺术 作品两入围全国大展

2016-05-24 09:39:30  来源:福州晚报
  

罗源教师痴迷书法刻字艺术 作品两入围全国大展

  雷玉忠的这件书法刻字作品基本完成。

  在罗源,有个畲家汉子雷玉忠,他坚守传统技艺,擅长在木头上“写”书法。他的这种技艺名为书法刻字,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是书法艺术与木刻艺术的融合。近日,记者拜访了雷玉忠。

  书法教师摆弄起木头

  雷玉忠是福州三中罗源滨海学校的一名书法老师。

  记者采访雷玉忠时正是学校的下课时间,走廊上学生们说说笑笑。一旁他的书法室里充满墨香,闹中取静,他正在书写大篆“家训”二字,他的字苍劲有力。“我前几天偶得一本《罗源家训》,便想以此为题材,制作一件书法刻字作品,放在老家的祠堂,让传统经典通过艺术的形式得以展示和传承。”雷玉忠一边说,一边把字的形状勾勒到一块厚木板上,他看起来胸有成竹。

  早在2000年,罗源县就有了全省刻字艺术基地。从那时起,雷玉忠便和几位罗源书法家协会的朋友做起了书法刻字。

  “这种技艺满足了我很多种爱好,我很喜欢。”雷玉忠说,刻字是一种古老的技艺,有悠久历史,而书法刻字技艺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是书法艺术与木刻艺术的融合,集书法、篆刻、绘画、雕塑、艺术装饰等多种技艺于一体。

  痴迷刻字废寝忘食

  雷玉忠写完字,开始拿起刻刀和锤子。

  刻字时,他左手持刀,右手挥锤,刀随意行,聚精会神。他的刻刀在樟木上灵活地游走,下刀利落,木屑飞扬,屋子里充满了樟木香,书法室里响着敲击声,一件艺术品呼之欲出。

  “我刻大字时有噪声,怕吵到别人,所以常常找没人的角落刻字。”雷玉忠憨笑着说,以前,他总爱躲在学校操场角落的水泥乒乓球桌旁刻字。

  雷玉忠会在下课或放学时间刻字,一直刻到夜幕降临。有时候,食堂已打烊,他还在刻字,于是就吃方便面当晚餐,吃完后到宿舍继续刻字,精雕细琢,通宵达旦,乐此不疲。

  凭借着对书法刻字艺术的痴迷,他的作品曾两次入围全国刻字艺术展。

  2004年,为备战第五届全国刻字艺术展,雷玉忠和几位罗源书法家协会的朋友练习刻字,他们有时候会光着膀子在老屋院子里一起刻字,有时候会在刚建成的阳光小区里挥汗抡锤。“那时候很艰苦,但是我很开心。”他说。

  作为畲家汉子,雷玉忠喜欢通过他的作品来展示畲家文化。“我第一次刻了一个雷字,一鸣惊人,作品入选第五届全国刻字艺术展。”雷玉忠自豪地说,篆书的“雷”字,有着丰富的美感,这也是他下决心将这个字创作成书法刻字艺术品的原因。

  用作品传播畲族文化

  雷玉忠说完当年的故事,手中刻出的“家训”二字已经大致成形,“家训”二字的左侧点缀着“礼义廉耻忠信孝悌”八个小字,他分别用了阳刻和阴刻的手法。

  “接下来,这块樟木要‘吃水’、上色,这样‘妆容’才更美。”雷玉忠说,在他眼里,每一块木头都有不同的美感,需要一双巧手来装扮,但是,若只是追求视觉上的美还远远不够,他希望在作品中融入民族传统文化精华,这样的作品才更值得品味。

  考虑到这个“家训”作品是为了警示后人,他设计了风格庄重的构图,颜色上选用红、黄等暖色。作品成形后,他又巧妙地将畲族服饰中常用的黑、红、蓝三色作为配色。

  “每次完成一件作品时,我都要反复端详,仿佛在看着自己的孩子,都差点舍不得寄出去了。”雷玉忠说,接下来他想以畲家生活为题材,创作一些富有民族特色的作品,用书法刻字作品来传播畲族文化。

  (福州晚报记者 郑瑞洋 通讯员 洪映 康琳 叶宇楠 文/摄)

【责任编辑:黄新锦】
您看完此新闻的心情是
  • 鼓掌

    鼓掌

    0人
  • 愤怒

    愤怒

    0人
  • 开心

    开心

    0人
  • 难过

    难过

    0人
  • 惊讶

    惊讶

    0人
  • 恐怖

    恐怖

    0人
  • 点赞

    点赞

    0人
  • 蜡烛

    蜡烛

    0人
相关新闻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