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扫墓别忘了革命英烈散葬的孤坟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还有几天,清明节就要到了。笔者在此特意给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提个醒,在祭扫祖先和亡故亲人的同时,不要忘了给革命先烈的坟茔添土。
谈到清明节,笔者联想到介子推。据历史记载,在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无着,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受赏,带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孰料大火过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被烧死了,在其身后的柳树洞里,有一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为了悼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是为寒食节。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祭扫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了。
俗话说,“吃水不忘掘井人”。在中国古代,连晋文公这样的封建君王,都念念不忘曾经为他效力的忠志之士。在当今,生活在幸福之中的人们,更不能忘记无数为革命牺牲的革命先烈。
然而,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地方烈士陵园,似乎有些“门前冷落车马稀”,仿佛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有的甚至变成麻将馆和养鸡场,与那些新贵的豪华墓地形成巨大反差。而最让人痛心的还是思想上的遗忘。“我记得有人问我们的年轻人,是否知道一个在朝鲜战场上为了完成任务而宁愿被火烧死的英雄,年轻人居然说那种傻瓜再也不会有了。”全国人大代表、济南军区原副政委陈章元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满怀深情地说,“革命战争时期,由于条件有限,只对少数烈士进行了集中安葬并建立了纪念设施,而大部分烈士只能就地掩埋。散葬烈士墓占了我国烈士墓的绝大部分,是我国重要的革命遗迹,也是重要的红色资源,对褒扬烈士具有重要意义!”陈章元说。“许多散葬烈士墓由于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已经不复存在,烈士的英灵也就此无人能知,现存的也大多杂草丛生、残碑断碣,与愈加豪华的私人墓葬形成鲜明对比!”
“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在当下,安居乐业,共享太平,望各级领导搞清“一个馒头和五个馒头的关系”,抚今追昔,慎终追远,牢记革命先烈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保持和发扬革命战争年代那样一股劲,那样一种革命精神,才能把中国的事情办得更好,确保国家长治久安。清明祭扫,千万别忘了给革命先烈的坟茔添土献花,千万别忘了革命英烈散葬的孤坟。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
- 福网推荐
- 社会
- 时政
- 天下
- 口腔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