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政企联手探索发力供给侧改革 绘就“路线图”
降成本,提高供给效率
成本影响企业的利润水平,千方百计降低成本早已成为供给侧改革中政府、企业紧盯解决的“痛点”之一。
从工业企业来说,通过科研投入实现技术改造,减少人工成本的支出,无疑是最直接的“降成本”途径。走进科立视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展示厅,记者立刻被琳琅满目的轻薄玻璃产品吸引了。据公司董事长特助黄拓中介绍,高科技铝硅酸盐盖板玻璃是他们的拳头产品,这是国内首家、全世界第五家拥有此生产能力的高科技公司。
更令人振奋的是,2011年公司成立伊始,首先依托引进德国、日本等国外生产设备,90%来自进口,经过两岸研发团队的不懈突破,如今70%的生产设备都已实现本土化,仅30%仍需依赖进口。“原先一条生产线需要7亿元,第二条生产线仅需4亿元,直接压缩成本达40%左右。”
无独有偶,长乐纺织行业纷纷实施“机器换工”,由“制造”向“智造”转变。“机器换工”带来的效益让用工水平从技术改造之前的58人/万锭下降到目前的36人/万锭,大大提升了劳动生产率。
政府多举措为企业减轻负担,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统计显示,2015年2、3季度共补助符合增产增效奖励条件的用电企业1882.86万元;70家企业享受电力直接交易等优惠政策,节约电费1.5亿元以上;2015年全年共为小微企业减免各项税负54.3亿元,2016年1-2月为企业减免各项税负21.48亿元。
发展过程中没有钱,民间融资成本高企,也是横在企业面前的一头“拦路虎”和“绊脚石”。
2015年2月,长乐市政府与福建海峡银行合作,开设了全省首个政银合作产品——由长乐市政府出资2亿元作为风险保障金,海峡银行提供20亿元贷款规模,对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给予应急贷款支持。
长乐市市长王松说,“对企业而言,周转贷降低了资金成本,保障了企业信用,为正常经营筹集了充足资金;对原贷款行而言,企业贷款可以按期收回,避免了不良贷款;对政府而言,原贷款行提前批好了续贷手续,企业也做了担保,既保障了周转贷的放款安全,也极大地支持了企业发展,实现了三方共赢。”
2015年底,长乐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达709.05亿元,同比增长13.54%,成为福州辖区首个贷款突破700亿元大关的县级市。其中,纺织业贷款余额345.49亿元,占企业贷款余额的70.57%,同比增长10.40%。
而在福建自贸区福州片区,虹吸效应充分显现。根据福州市金融办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已入驻金融及类金融企业超过340家,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65家、保险9家、证券3家,典当行、商业保理和融资租赁等类金融机构263家。
“福州市引导自贸区福州片区银行业机构用好用足现行政策,加强跨境融资便利化创新,为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完善金融服务。”福州市金融办副主任俞敏称,福州还培育企业上市梯队,兑现奖励资金1780万元,全市132家上市后备企业里,有20家进入实质上市程序,而在“新三板”挂牌企业47家,海峡股权交易中心挂牌232家,这些都为供给侧改革和转型升级增添动力。
改革的脚步仍在继续前行。有了这样的“路径图”,我们有理由对福州供给侧改革的“诗和远方”更加充满期许。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
- 福网推荐
- 社会
- 时政
- 天下
- 口腔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