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蓝图
第五,共享发展目标是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消除极端贫困人口。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十二五”时期,国家制定了现行农村贫困人口标准,即按照每人每年2300元(2010年不变价),高于目前国际贫困线(每人每日支出1.9美元),相当于每人每日支出2.19美元。农村贫困人口从2010年的16567万人消减至2015年的5575万人,减少了10992万人(见表7),到2020年消除国家贫困线以下人口,也意味着中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提出的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SDG发展目标)中的最核心目标,即消除绝对贫困,贫困发生率小于3%。为此,国家还专门设立了脱贫攻坚重点工程8项,举全国之力实现消除极端贫困人口目标。
推进教育现代化,提升全民教育水平。其核心指标是: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0.23年提高到10.8年。还提出了三个次优先指标:义务教育巩固率提高到95%;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从2015年的75%提高到2020年的85%。这不仅提前实现了原定2020年70%的目标,而且也高于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82%);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普及高中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见表8)还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等重要目标。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设想仅十多年,就获得了重大进展,据泰晤士高等教育、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QS(Quacquarelli Symonds,英国一家教育组织)等多家大学排行,我国大陆已有30多所大学进入世界前500名,7所大学进入前200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跻身前100名。2014年我国高校进入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世界排名前1%的学科数近600个,进入1‰的学科超过50个。 到2020年,上述世界排名还会明显提高,与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大体相当。形象的讲,中国大学必须与中国经济巨人的“大脑”、“科学”、“技术”、“学术”、“思想”、“理论”、“知识”、“智慧”、“文化”等相适应、相促进,更要为世界的科技进步、文明进步作出中国大学的应有贡献。为此,国家还专门设立了教育现代化重大工程9项。
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继续教育参与率大幅提升,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50%以上。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促进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核心指标只有一个,为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从2015年的76.34岁提高至2020年的77.34岁,实际可能超过77.5岁。次优先指标4个,分别是一个卫生人力资源投入指标,即每千人口职业(助理)医师数达到2.5名;其他三个指标分别是健康服务产出指标:婴儿死亡率下降至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至10‰,孕产妇死亡率下降至18/10万,实际可能都会低于上述指标。从国际视角看,除人口预期寿命之外,其他三个指标均接近或达到世界极高人类发展组平均水平。(见表9)健康中国还包括建成全民健康社会和全民健身型社会,为此还提出了青年体质达标率达到95%以上的量化指标。国家还专门设立了健康中国行动计划8项工程。
实现充分就业目标。这始终是五年规划的核心目标之一,从实际完成情况来看,与预期目标要高得多。如“十五”计划曾提出400万人,实际结果为4200万人;“十一五”规划曾提出4500万人,实际结果为5771万人;“十二五”规划曾提出4500万人,实际结果为6431万人。为此,“十三五”规划提出的核心指标是,五年城镇新增就业5000万人以上。这就意味着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在1000万人以上,尽管经济增长下行,但是中国创造就业的能力在扩大,这有两个相互关联相互重叠的创造就业的因素:一是城镇化因素,最近世界银行一份重要的报告指出,推动城市发展是创造就业引擎。 2010年我国城镇就业人数从2010年的34687万人提高至2015年的40410万人,净增5723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145万人。二是服务业因素,2010年我国服务业就业人数为26332万人,到2014年增加至31364万人,净增5032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258万人。此外,20世纪50年代60年代生育高峰出生的劳动力正在大规模的退出就业队伍,也为新生劳动力腾出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今后,每年仍有700多万大专以上和700多万左右高中中职毕业生进入就业大军,从总体上不断提高在职在岗人力资本水平,也会明显的抵消人口红利下降的负面作用。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我国已出现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也在缩小的趋势。尽管《纲要》没有提出具体的指标,但是这两个双缩小趋势还会继续下去,我们预计,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对差距,从2015年的2.73倍缩小至2.35倍;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从0.462缩小至0.45左右(见表5)。同时也鼓励沿海地区和有条件的中西部地区加大政府对收入分配调节的力度,争取所辖地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对差距小于两倍。这也是实现全面建成惠及十四亿人口的小康社会重要标志、最大亮点之一。
实现社会保障制度全覆盖。其核心指标是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从82%提高到90%,堪称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安全网。次优先指标城乡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约有13.3亿人口,堪称世界最大的医保安全网,逐步提高个人、社会和财政补助标准 ,使制度更加公平、更加合理、更可持续。加快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不断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标准,为各种特困人员、临时救助人员提供援助,使他们能充分的分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果。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2000万套。到2020年,基本消除各类棚户区,这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同时,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率达到20%以上,为中低收入家庭或外来人口提供租赁房,基本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
第六,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城乡人口全覆盖。实现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9%,服务人口均超过13亿人口以上;有线广播电视进入农民家庭覆盖率,从目前的1/3左右提高到2/3左右;大力改善市县公共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设施条件;提高村级综合文化中心功能和使用效率;贫困地区县县配有流动文化车;加快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推动中华优秀文化网上传播;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以上,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吸纳就业人数约占全国非农产业人数的6%以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生产国,2015年电影制作达到686部,电影总票房收入达到440亿元,同比增长48.7%,其中国产影片占六成, 在“十三五”时期,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电影市场和第二大海外电影市场。
中华文化影响持续扩大。中国继续成为全球文化最大出口国, 文化产品贸易总额再翻一番。积极推动中央电视台在全球主要国家落地,不仅进入主要宾馆,还要低费或免费进入家庭。实施公民道德建设、中华文化传承等工程。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
- 福网推荐
- 社会
- 时政
- 天下
- 口腔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