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综述
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头等大事
新的粮食安全战略,引领着新的粮食安全实践。
3年多来,在粮食安全战略的引导下,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系列兼顾当前与长远的新机制、新举措,更注重改革驱动、注重投入驱动、注重调动种粮积极性。时光飞逝,粮食安全实践的创新脚步却从未停歇。
更注重改革驱动。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在市场价格过高时补贴低收入消费者,在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按差价补贴生产者,切实保证农民收益。随后,国家取消对东北大豆实行多年的临储政策,改为目标价格补贴。
更注重投入驱动。2016年1月,中央决定,加大财政对粮食作物保险的保费补贴比例,提高7.5个百分点。这是在供给侧稳定粮食产能的创新型措施。同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大投入力度,整合建设资金,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建设步伐,到2020年确保建成8亿亩、力争建成10亿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
更注重调动种粮积极性。2015年1月,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出台。这是首部全面落实地方政府粮食安全责任的文件,涉及到粮食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环节。同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强化对粮食主产省和主产县的政策倾斜,保障产粮大县重农抓粮得实惠、有发展。
新的粮食安全实践,巩固了粮食安全保障。
粮食安全的现状,农民最有发言权。“一下雨,雨水就收集在地膜下,保墒、保温、增产,让我们摆脱了干旱。”甘肃省正宁县西渠村采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平均亩产达到1200斤,这在以前都不敢想象。这几年,国家集中力量建设4亿亩以上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每亩可增产100至200斤。去年河南部分地区发生旱灾,农民们发现,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由于灌溉设施完备,玉米长势不亚于不旱的地方。
粮食安全的现状,数字最有说服力。目前,我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谷物自给率保持在98%以上,粮食人均占有量达到900斤,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粮食产量连续3年超过1.2万亿斤,并屡创新高。2015年,我国进口粮食不到2500亿斤,其中大豆进口约1600亿斤,三大谷物只有不到900亿斤。需要说明的是,在我国,大豆被纳入粮食口径统计。而国际上,大豆是油料和饲料原料,不算作粮食。
数据还有更多。目前,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超过52%,表明一半以上的农田可实现旱涝保收;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56%,标志着“靠天吃饭”已得到部分改变;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6%以上,标志着粮食用种全部实现了更新换代;农业机械化水平超过61%,意味着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正成为历史。
沉甸甸的粮食,凝结的不仅仅是阳光、雨露和土壤的精华,也凝聚着党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甘霖和亿万农民的汗水。有力的举措、不易的成绩,绝不仅仅体现在几组数据上。
2013年,我国受到了“南旱北涝”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国家及时拨付粮食风险基金中央补助款315亿元,全国主产区的风险基金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当年,夏粮、早稻、秋粮季季都增产,全年粮食产量在受灾之年上了一个新的千亿斤台阶。
2014年,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问题凸显,农资价格持续高位,人工费用和土地租金上涨明显。对此,国家提高并及早公布了稻谷最低收购价,适时安排临时收储和国储拍卖,给农民吃下了定心丸,保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维护了粮价平稳运行。最低收购价、临储计划、政策粮竞价交易逐步完善,我国粮食市场调控政策体系已成型。
2015年,粮食生产遭遇较强的厄尔尼诺现象,迁飞性病虫害偏重发生,部分地区出现春季低温和夏季干旱。从深松整地到适期播种,从肥水运筹到病虫防控,有关部门全年发布了20多个指导意见,从春耕春管、“三夏”生产到秋收秋冬种,进村入户指导。天道酬勤,实现粮食增产的同时,棉油糖、肉蛋奶、果菜鱼等农产品都稳定发展。
确保粮食安全必须超越农业,以宽广的视野统筹推进。如今,党中央统揽全局,11个部委积极配合,产区销区通力合作,稳步推进粮食安全状况提升。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
- 福网推荐
- 社会
- 时政
- 天下
- 口腔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