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乡团圆,是最浓郁的年味
新华网济南2月2日新媒体专电(记者 萧海川)乙未羊年,似乎转瞬就只剩下一段短短的线头。忙忙活活一整年,又到了年末岁尾,老百姓总要讲究些过年氛围,也就是要个“年味”。团圆与归乡,便是其中最浓郁的一种。
山东菏泽的刘修甫,是当地一家农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令他记忆深刻的过年场景,还是少年时代。那时候左邻右舍大放鞭炮,家里买肉炖鸡,炒菜也舍得放油。对小孩子来说,几顿好饭之外,更心仪的便是添置几件像样的新衣。
在腊月二十三,老刘看上去却一点也不忙。“村里超市春节照开,蔬菜肉蛋都有的买,所以也没啥好准备的。”老刘说,过去一年过得很充实,挣的虽不算多,但有地方烤烤炉子、喝喝小酒,吃自家种的五谷杂粮,也是惬意。
“家里老人都在跟前,自己就在家门口工作。不像在外的人那么盼。”但过年还有件令老刘挠头的事,那就是走亲访友、吃饭喝酒,好像要把一年不见面的感情都要化在酒里一样。
山东潍坊的聂鹏,则要在腊月二十三这天,陪同父亲从省城济南赶回高密老家。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密聂家庄泥塑”的传承人,父子俩是来济南参加相关文化活动的。之所以来去匆匆,是因为家里事情太多,搁不下。
“今年的年二十九就是除夕,本来就少了一天。家里还有好几单泥塑没做完呢。”聂鹏说,今年像泥老虎等传统手工艺销路还比较满意。猴年将至,这对父子又创作出一尊生肖猴年泥塑。一只小猴子趴在大猴子背上,寓意“辈辈封侯”。
聂鹏觉得过年还是要回家过,城里的年都过得太简单。“比如说腊月二十三,我们家得包饺子、贴灶王。这一套程序走下来,才觉得要过年了。”聂鹏说。
山东临沂的高丽丽,则准备过两天动身,带着女儿到老家江苏苏州。“我2012年嫁过来,之后就再也没回家过年。心里特别想回家看看。”高丽丽说,老公在乡镇工作,春节还得值班抽不出身,就只好让娘俩先回老家看看。
“妹妹喜欢临沂的煎饼,爸爸喜欢山东的木耳。我得给家里人多备点。”高丽丽600多公里的归乡路,要在长途大巴车上度过。约7个小时的颠簸,让这位年轻的母亲不免有些忐忑。
记忆中的家乡与年节,蜕变成现实的行动力。“这边的大集什么都卖,我也不知道该买些什么了。但家乡的小年,要炸肉丸子、蒸包子、蒸馒头。这边找不到。”高丽丽说。
说不尽的年味,既与物质生活相关,更是一种历经代代传承的精神衣钵。“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州”“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世代吟咏的离别与团圆、思乡与归乡,构成了人们心底最柔软的那份情。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
- 福网推荐
- 社会
- 时政
- 天下
- 口腔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